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户投诉不断,盈利受困的微医集团,艰难I [复制链接]

1#

投稿来源:中访网

于年底面世的“微医云”,是一个开放的底层智能医疗云平台,主要为微医的其他三大板块业务——“微医疗”、“微医药”、“微医保”等提供技术、数据支撑。

微医起家于挂号业务,根据微医官方数据,其实名注册用户达1.8亿,线上连接了全国30个省市的医院的26万医生。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医疗健康科技企业之一,微医迄今为止已完成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高瓴资本、红杉资本、晨兴资本、启明创投、复星锐正资本等一线VC。其中在年5月9日,微医宣布完成5亿美元的pre-IPO战略融资,友邦保险和新创建集团领投,投后估值为55亿美元。在该轮融资中,微医仅转让了个位数的股权比例,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依旧为最大股东。

工商信息显示,微医的运营主体微医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于年3月27日首次进行股权质押,质押机构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萧山支行,彼时质押股份数量为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9.58%。

年,微医集团再战IPO的消息传出。一方面,经过打磨后的微医集团组织架构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微医集团的各个业务却因服务质量屡遭用户投诉,其中微医和微医保为“重灾区”,同时,付费问诊医生不回复、医生资质、虚假宣传以及保险无理拒赔等也成为微医集团的潜在“关键词”。

打开微医APP,在“极速问诊”页面有三种付费问诊方式,分别是三甲医生电话问诊、三甲医生图文问诊和二甲医生图文问诊,分别收费29元、19元和9元人民币;而在这三种问诊方式下面均有问诊人数数量显示,分别为31.6万人选择、.7万人选择和万人选择。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用户在微医上挂号后,医生并没有为其进行询问诊断,而是直接回复用户“做b超”。该用户二次挂号,仍为其分配到上述医生,且给出相同回复。和讯科技发现,在投诉平台上,类似事件并非个例。

在用户口碑倾覆背后,是微医集团难掩的月活下滑事实和盈利难题。

据时代商学院报道,截止到年11月,微医APP月活跃用户量持续下滑,仅为竞争对手平安好医生的七分之一。另据易观统计,年5—10月份,微医APP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2万、.6万、.5万、.6万、.2万和.6万,全网规模排名分别为名、名、名、名、名和名。而同期平安好医生APP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5万、.3万、.6万、.4万、.4万和.1万,全网规模排名分别为名、名、名、名、名和名。

年3月1日,微医对外透露,友邦保险集团区域原CEO蔡强加入微医,担任公司CFO,将负责推进微医的资本化进程。

据悉,2月29日下午,微医集团向全员发布了一则人事任命邮件,根据任命文件,友邦保险集团区域原首席执行官蔡强将于4月1日正式出任微医董事会副主席兼CFO,向董事会主席兼CEO廖杰远汇报,具体职责为分管集团财务、投融资及保险事业群。

1月6日,已经传出蔡强请辞友邦保险集团区域CEO一职的消息,蔡强交印,业界对其未来去向猜测纷纷,以蔡强三十多年的保险征程,很可能入局互联网保险行业或与保险业高度相关的数字健康行业。

经历过融资、改名、新战略发布的微医集团(挂号网)最近在互联网医疗圈内灰头土脸。业内最大的“独角兽公司”熠熠发光的时光似乎越发遥远,这也引来不少疑问:微医集团从温顺的食草动物转向食肉动物,大规模的行业兼并背后究竟有多少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