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媒体报道,特区政府取消了大年初二烟花汇演,原因是社会仍然有不稳定因素,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此举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持续7个多月的修例风波给香港社会造成的打击和伤害是多方面的,以至于连一年中最看重的春节也不能幸免。仔细审视现在的香港,从肉眼可见的市容疮痍、游客凋零、店铺萧条,到背后的失业人口激增、意识形态割裂、自杀率飙升。难怪媒体会这样评价:东方之珠的盛景已难再现!香港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新年新期盼,新年新展望,但此刻有理哥无法为大家描绘一个未来香港的“美丽愿景”,(因为现实很残酷)但可以为大家呈现一个正在走向衰退、正在发生撕裂的香港社会。
衰退
修例风波对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国际形象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全社会都在“埋单”。据国际货币基金会(IMF)显示,香港经济活动显著转弱,年本地生产总值(GDP)将收缩1.9%。同时,香港局势已严重侵蚀国际投资者信心,有国际评级机构甚至发出预警,持续的游行示威活动和暴力冲击事件使香港经济活动无法正常进行,香港的评级可能受到影响。而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去年底的发言也印证了这一点:预料香港第4季度经济继续负增长,特区政府帐目亦会“见红”(赤字),是15年以来首次。
来港人员锐减,零售业和旅游业最受冲击
从经济层面看,修例风波对香港零售业和旅游业的打击无疑是首当其冲的。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年1月3日公布的数据,年10月零售业创下了24.4%的历史最高降幅,年前11个月,香港零售业总销售额比前一年同期下降10.3%。
有报道称,受影响最大的是珠宝、手表和贵重礼品等奢侈品,销售额下降高达43.5%;其次是药品和化妆品,降幅为33.4%。百货公司的商品销售额也下降了约33%。究其原因,是作为香港本地第二大产业的旅游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商业购物游,游客的人均消费特别是奢侈品消费十分高,旅游人数的多寡直接反应在商品销售额上。
据统计,香港每年接待的游客总量,是其居住人口的十几倍。而现在,香港的入境人数已经被腰斩,因此香港的零售业也连带受到了严重冲击,预计直接销售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据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一位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零售额持续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抗议活动变得极端暴力,这严重干扰了旅游和消费相关活动并进一步抑制了消费情绪。他说:“零售业的近期前景依然取决于本地社会事件如何演变。因此,结束暴力活动、恢复社会秩序对零售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复苏至关重要。”
来港游客的大幅减少成为了香港经济陷入萧条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旅游业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表示,受暴力示威影响,访港旅行团的数目已近乎于无,不少旅行社已暂停营运多个月。他相信在新年后将有更多旅行社会暂停营业、甚至会倒闭。据香港《东方日报》1月14日报道,刚过去的年12月,酒店平均入住率约六成,比年同期下降33%,房价按年下跌47%,整体而言酒店平均收益按年下跌65%。
不仅是旅游业,航空业同样备受冲击。据媒体报道,国泰港龙航空公司表示暂时没有计划裁员,但推出无薪假期。而经营港澳间往来的喷射飞航(快速客运渡轮)的信德中旅船务管理公司发出减薪通知,要求员工16日签署同意书,否则视为离职。劳工界议员何启明直言,这次减薪事件是“年的第一滴血”。
民生的灾难失业率飙升社会秩序遭严重破坏
众所周知,零售业和服务业是香港消费两大支柱,且雇佣大量基层人士。根据去年12月的调查显示,6月份已有97%的零售公司亏损,其中90%的公司亏损程度在中等以上,57%的公司严重亏损。
去年底,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在特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