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低价旅行团背后的猫腻760元参加港澳豪 [复制链接]

1#

低价旅行团背后的猫腻:元参加港澳“豪华游”,人均消费破万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了旅游,既可以开拓眼界又可以放松心情。旅游也分为好几种,条件好的自己去旅行,普通生活叫跟团,花最少的钱的参加低价旅游团,而像小编这种的叫做梦游。贾女士和亲朋好友参加了一个港澳“豪华游”,刚回到家就给记者打来曝光电话,说是遇到了强制消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游客有话说:

嘉兴的贾女士是“中国人寿”保险的客户,前几天保险业务员章女士说公司联系到了贾女士,说保险公司组织了一个6天5晚的港澳豪华游,成人团费只需要元,老年人的价格稍高一点是元。业务员让贾女士可以多带点人去畅游。看到这么优惠的价格,贾女士就带上了亲朋好友一起参加了这个“豪华之旅”。

10号那天业务员安排大家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南湖分公司”门口集合,一行20多人飞到香港后就被安排先进行购物。第一次被带到了一个没有牌子的购物店,进去之后对方介绍了一下就把门给关上了。贾女士一行人想跟着另一批的游客一起离开,结果被对方拦了下来,被告知“你们消费没达到不能出去,一定要待够时间才能离开。”言外之意就要要求游客在里面购买才能离开。

贾女士的嫂子刚开始没有购买任何产品也想着离开,导游就说“你交了这么点团费,够你吃饭还是够你住宿?”后来在下飞机的第一个购物景点,大家都买了价值不菲的旅游纪念品。

贾女士花了元和元买了一个彩金项链和一块手表,她的男性朋友买的手表价值多元,还有一块元的项链。

而嫂子买到的商品就更高档了,她指着手上的手表,称店员介绍这款马云戴过的手表牌子叫“宝齐莱”,花了19元,后来还花了元买了吊坠和项链。嫂子表示自己平时根本舍不得花这么多钱买东西,这次本想着是第一次去港澳旅游见见世面。

贾女士还说回到家后,发现自己买到的18K彩金项链可以被吸铁石给吸住。贾女士说,这些买的东西只有使用说明和保修内容,就连厂家信息也找不到。因为当时没有做过鉴定,现在连产品的真假都没办法下定论。前几天她和朋友联系到了业务员想要退货,对方表示让贾女士自行解决,理由是自己没有参与旅游购物,这事不归她管。

可贾女士并不认同,觉得业务员百分之百参与了购物返点,因为业务员和她老公当时就这样双手插胸看着游客一行人买东西,如果没买就甩出一幅不高兴的样子,并且还和那些导游在一旁交头接耳。

商家有话说:

贾女士出示了一段与商家的通话录音,对方一不收寄货,二不给客户汇款,让贾女士拿着商品去香港当面检查清楚,要求出了门口的货必须保证完好无损。贾女士忍无可忍“这不是为难我嘛,叫我去香港退货!”

记者帮忙来到业务员所在的保险公司,一位陈经理表示这次旅游跟公司无关,属于业务员的个人行为。他表示让贾女士把具体情况反馈给自己,之后统一再跟业务员本人沟通一下,具体了解情况后会帮忙协调。

业务员有话说:

后来我们又电话联系了业务员章女士,对方表示这次确实是自己一个人单独组织的旅游活动,至于帽子上印有“中国人寿”字样,她解释帽子是旅游公司提供的,对方知道自己在中国人寿上班,就说写“中国人寿”,我说“可以呀。”

至于贾女士反映的买不够金额不让走的强制消费,业务员称比如在某地要求逗留一个小时,那就在店里停留一个小时,大家想买就买,不想买也没关系,并没有什么“强制”的说法。

事后记者得到中国人寿方面和章女士的反馈,表示已经与旅游公司和商家沟通好了,吊坠等彩金饰品可以全退,至于手表要等到工作日的答复。

小编有话说:

有句话叫“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虽然贵的东西未必是最好的,但是便宜的东西很少是有好的。像这种低价旅游团的报道并不少见,商家不会做亏本的生意,都会通过其他途径把利益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游客花最几乎0成本的跟团费就要做好大部分时间在购物店旅游的心理准备,甚至一不小心还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来弥补团费。

小编也曾参加过类似的低价旅游团,当时在海南旅游,跟了3天2晚和2天1晚的旅游团,花了50元和20元游玩一周就回家了。最大的感触是花了70元逛了2、3个旅游景点,却游遍了不少购物景点。虽然没被强制消费也没多花一分钱,但是看到导游不友好的眼神还是很尴尬的。因此看到贾女士的遭遇也是心有感触的,但是也想说一句,羊毛出在羊身上,自己花最少的钱去旅游就要做好去购物点的心理准备,如果禁不住诱惑买了东西,这又能怪谁呢?

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你觉得贾女士能够退回所有的购物费用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