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王丽将分拣好的团购货品送到社区居民手中。
“能行能行,等你晚上回来,我给你送去……”王丽挂掉几通电话后,将称斤分拣好的几袋耙耙柑放回绿色货箱中,拉着板车上已经配送过半的团购订单,匆匆往家里走去。为了保证果蔬生鲜的新鲜度,她要尽快将这些邻里暂时无法领取的货品,放回自家冰箱内妥善储存。早春三月,疫情期间风生水起的社区团购,伴着阵阵春风降了温,客源的流失、订单的减少、佣金的降低,从一哄而上到逐渐归于平静,王丽和同行开始琢磨社区团购的未来……
“做好一件事”从全职宝妈蜕变为社区团购KOL
70后、全职宝妈、社区团购KOL,今年50岁的王丽身上有很多标签,“我现在更喜欢团长这个身份”。记者初见王丽,留着中长发的她气质温婉,干起活来却十分利索,从分拣货物、配送订单再到处理售后,她都游刃有余。
KOL是营销学上的概念,一般指代关键意见领袖。在运营中,通常称那些知名度高、号召力强的用户为KOL。手上拥有着社区客群与团购资源的团长,就是群众身边最接地气的KOL,他们一头连着商超、电商、蔬菜基地等供应平台,一头系着老百姓家里的餐桌。
年,王丽的小儿子顺利考上高中后,闲不住的她便在朋友的鼓励下,做起了社区团购生意,她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建群拉人。“群里要满人才能开团,我把家人朋友都拉进来充数,还不够。”王丽笑着告诉记者,为了拓客她从平台上进了一批鲜花,拉着板车在小区内低价售卖,遇上买花的邻里,她就推荐对方加入团购群,花没卖完群里就凑够了百人。
有了顾客,如何拉动订单增长,成了考验王丽的第二关。除了在团购群里发红包与促销话术外,她还会自购产品烹饪好后拍图分享至群中,或是在邻里取货时做试吃活动……久而久之,王丽发布的产品开始受欢迎起来,不少邻里养成了跟团下单的消费习惯。与传统电商不同的是,社区团购的核心人物是团长,组织接龙、核对需求、收分物资都由团长统一安排。一天24小时,王丽除了睡觉、配送外就是盯群,夜晚还在群里发布团购信息、处理团员需求,社区团长这份工作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
和其他兼顾多个平台的团长不同,王丽只做一家平台的业务,“社区团购最重要的是品质的把控,虽然承接多个平台佣金有所上涨,但并不是长久之计,由于每个平台的送货时间不一样、产品售后标准也不一样,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所以我就只做一个,这样好把关接货、分拣与配送的每一环,事事为客户着想。”正是王丽的贴心服务,留住了许多客户,她的月佣金也从仅有几百元增至三千余元。
年底,突如其来的疫情,再一次把社区团购推上了风口。王丽运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