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性心肌炎的西医发病机理与中医学玄府理论的“玄府-细胞间隙”假说,在结构及功能上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处。
病*性心肌炎是一种间质性炎症,病发部位在心肌间质。西医学认为,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细胞间质,含纤维、基质、流体物质(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等),起着支持、保护、连接和营养的作用,与“玄府-细胞间隙”吻合,甚至后者更为深入。“细胞间隙”有着更为广泛的意义,不仅仅是细胞间质,还包括细胞内外联系通道——细胞膜离子通道、载体等。玄府是从“孔”“门”等生化的概念,结构上也应有其“孔隙”属性,细胞间隙及细胞膜上的微细的离子通道才是发挥玄府物质交换(气液宣通)甚至是信息交流(神机出入)的物质载体。病*性心肌炎属中医“心悸”“怔忡”“胸痹”范畴。急性期因正气不足,外感温热或湿热*邪侵袭,入里化热,蓄结于心,耗气伤阴,“阳热易为郁结”“如火炼物,热极相合,而不能相离,故热郁则闭塞而不通畅也”,病情缠绵不愈,慢性期则为热*郁结不散,闭塞心之玄府,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气滞、痰凝、血瘀则随之产生,且三者之间相互为患,胶着不解,病久入络、入血,随邪*深入经隧脉道。因此,病*性心肌炎的根本病机为热*拂郁,玄府不利,急性期以正气不足,腠理空虚,邪*乘虚淫心,玄府密闭,气血拂郁为主,慢性期以痰瘀涩滞,玄府闭塞,气阴两伤为主,纵观本病,清心通玄法为其根本治疗大法。只要心之玄府一通,气血、津液能得以正常敷布、流通,气血归于正道,津液归于正化,瘀血、痰浊、气滞也能够随之而解,虽然未用通络、化痰之品,但仍然能起到活血、利湿、除痰以及玄府通利的功效。研发中药制剂心安颗粒以清心通玄法为治疗法则的心安颗粒,是数年经过临证反复验证研发而成的复方纯中药制剂,由*芪、苦参、赤芍、板蓝根等中药组成。“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谓辨证求因,审证求本,玄府本虚,则治病求本,遂以补益通玄府,故方中*芪为君药,益气,御风,托*;*是关键致病因子,以苦参、板蓝根清热解*,赤芍凉血活血,使热*郁解,玄府自然通顺。纵观本方,诸药配伍得当,标本同治,补而不滞,凉而不遏,故正复邪去,玄府通利,症解病愈。临证以本方为基础,急性期可加连翘、防风之属,正如“上焦如羽,非轻不取”,借风药轻灵之性,开阖玄府郁结之气;慢性期可加蝉蜕、僵蚕、地龙之品,借虫类风药入络搜风,痰瘀涩滞得除,玄府以通,气液得以宣通。大量临床实验证明:清心通玄法对急性病*性心肌炎有良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降低心肌酶、体内外抗CVB3、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体现了多靶点、多效应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验案张某,男性,23岁,学生。胸闷、心悸、气短1个月。患者1个月前曾患感冒,病愈后不久,出现胸闷、心悸、气短,阵发性发作,发无定时,伴心烦,体倦乏力,嗜睡,纳差,午后伴低热(体温在36.9℃~37.5℃)、口干欲饮水,舌尖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心率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无心脏杂音,查心肌酶谱提示升高,心电图:心动过速,室性早搏。诊断:属心悸证。治法:解*宁心,除郁通玄。处方:在心安颗粒方药基础上,加虎杖12g,茵陈15g,连翘6g,甘草6g。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后,胸闷、心悸减轻,体温恢复正常,但觉咽喉不适,体倦乏力,口干欲饮水,上方去茵陈,加射干12g,*芪易为30g,玄参12g,沙参15g,继服。前后加减20余剂,诸症消失,复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门诊随访1年未复发。患者素体固虚,邪*乘虚而忤犯于心,玄府拂郁,日久化热伤阴,辨证为邪*侵心,玄府拂郁,治之在心安颗粒方药基础上加减,板蓝根、苦参、虎杖、茵陈清热解*,小剂量连翘质轻性辛,具轻扬之性,通利玄府之功,拂郁自除,“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故“气液宣通”;二诊时考虑“*”已清过半,恐苦寒清热药力度甚重,碍脾伤胃,故去茵陈,加射干清咽利喉,沙参之属滋阴,重用*芪补气,甘温补玄府之虚,是为“补中寓通”,以补助通,仍属通法范畴。故诊病时审证求因,循序渐进,理法方药,随症加减,则病自瘥也。
·特别推荐·
师承学院
机构简介
全国分院
学院动态
全国巡讲
师承网校
项目体系
专长医师
执业药师
中医师承
医术研修
非遗传承
■来源
中医中药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