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写,
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
年1月18日,农历小年夜
武汉百步亭社区举行第20届“万家宴”。后来当地媒体报道称,4万多个家庭端出合作或单独制作的道菜品,摆满主会场和9个分会场,“热闹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在现场,“大家边吃边聊,畅叙生活暖心事、新变化,共度欢乐农历小年。”
迄今武汉封城36天后,谁能想到光是当时热闹聚餐的一个单元网格就有近40位重症感染者。
(当时无比热闹的现场)
1月20号一艘超级豪华游轮载有名乘客和名船员,从日本横滨出发,潇洒远征。船上有为了庆祝和妻子的金婚,而特别订了一间面积有舱房5倍大的昂贵套房的英国老伯(大卫·亚伯);有攒了两年钱来度蜜月的新婚夫妇(米莱娜·巴索和加埃塔诺·赛路罗);有牵着6岁的儿子的妈妈;就在所有人享受欢乐时光中,邮轮上发现感染者,船上发病,并早于1月25日下船。3天后,游轮在港口的海面上被“隔离”,封船,船上的乘客和工作人员开始14天再+14天的被隔离模式。截至2月22日,人感染,2人医治无效,高达20%感染率,成了疫情爆发后的情况最凄惨的人间地狱。从天堂到地狱,可能就在一念(一张船票)之间。
2
疫情全面爆发已经过去整整6个多月。国内不断有新的确诊,国外更是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截至到刚刚,国外有+确诊病例,死亡将近70万人。
国内数据??
国外数据??
而对那些被治愈的患者来说,其实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活下来仍然是要和新冠后遗症对抗的一生。
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发表了一份有关新冠后遗症的分析报告和建议。
在这份报告里,首次提出了新冠部分患者在康复后,他们的心脏、肾脏、大脑等重要器官,都有很大程度的后遗症。
法国医科院成员PatrickBerche教授表示,就算是轻症患者,也会有肺部纤维化的后遗症。
而肺部纤维化会导致呼吸功能衰退,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这简直就是个定时炸弹。
意大利球星马尔蒂尼表示,虽然自己只是轻微的感染了新冠,但是却留下了非常影响生活和工作的后遗症:
“我今天试着去健身房进行一些训练,但是才过了短短的10分钟的时间,我就坚持不住了。”
新冠肺炎的尸检报告里,遗体解剖教授说,肺部纤维化,已经不是肺了,肺里面充满了别的东西。
而肺部纤维化,患者很容易呼吸衰竭而死。这种死因,本质上和淹死是一个道理。
大量的水倒进肺部,氧气进不去,病人挣扎向医生大喊救命,直到他去世。
如果想要活下去,只能移植新的肺。
除此之外,报告还显示另一种新冠后遗症是心肌炎。
一名48岁的新冠痊愈者在接受采访时说:
“治愈后的几周里,我一直感觉发冷。医生说我患上了充血性心肌炎,一辈子都要和这个病缠斗。情况恶化的话,甚至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甚至移植心脏。”
而除了纤维肺,他们还在新冠病人遗体内发现了大量的血栓。
血栓对病人来说,是真的很致命。
会导致中风、瘫痪、心脏病,各类器官衰竭。
即便死亡率不高,但是只有42%的人能够正常工作。
更多人因为这些病,生命质量变得很低。
美国著名歌手Scarface,在新冠治愈以后,他的肾脏却衰竭了。
他年富力强,却不得不靠一周四次透析活着。
而肾脏的损伤,却几乎不可逆。
而加拿大有8-9%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都显示出他们患有严重的肾损伤、肾衰竭。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很多已经康复的新冠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中枢神经后遗症。
许多人感到头痛、头晕、意识混沌,他们严重的还会出现急性脑血管疾病、癫痫等等。
还有人视力、味觉、嗅觉衰退等等。
英国首相鲍里斯在新冠痊愈后,说自己的视力严重受损:
“我好多年都不戴眼镜,现在突然要戴了,我觉得这是病*的后遗症。我觉得新冠病*会对视力产生损伤。”
英国王子查理斯的味觉和嗅觉在新冠痊愈后受到影响:
而这一切都没有恢复的迹象,未来会不会恢复,也未可知。
华尔街日报称:
“新冠患者痊愈后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没有恢复且不是孤例。”
有专家预测,这些后遗症还不是全部,在未来1-3年或许有更多的症状会显现。
和病*的对抗,还远远没有结束。
同样是传染性肺炎,17年前的非典患者在治愈后,超过70%的患者因为肱骨头坏死而再度治疗。
60%的患者因为肺部纤维化再度治疗,这其中因为新冠丧失生活能力、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的人超过30%。
对于已经痊愈的患者来说,这一切不过是余生的开始。
新冠,还在持续伤害我们每个普通人。已经康复的患者,还在饱受身体上各种后遗症并发症的痛苦;而即便是侥幸逃过一劫的普通人,也仍然在疫情的阴影下艰难度日。世界如此之大,但人类的命运却在一条线上。张文宏说:即便中国进入了“动态清零新常态”,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所在的城市一定没有散发病例,但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快速地响应,精准地防控。即便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平稳期,可仍然有可能因为防疫不力而再次卷土重来。比如近两个月的北京、乌鲁木齐、大连...
3
8月的炎热没有阻挡住疫情,我们能做的就是时刻警惕,不轻视病*,时时提防、处处警惕。还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家人对爱对生命更深的理解。日本的小说家野坂昭的名作《萤火虫之墓》曾被改编成了电影,结局凄美宛转令人潸然泪下:影片讲述了在二战后期的神户,因空袭而失去母亲被亲戚家领养的哥哥清太和4岁的妹妹节子在临组的(二战时期为统治当时的人们而设立的机构)统治下,远离人们,藏在一个洞穴里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渐渐走向死亡的故事。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气息奄奄地躺在人来人往的车站,正慢慢走向他那14岁短暂生命的终点......空袭开始了,妈妈在轰炸中不幸离世。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哥哥能做的只是将妈妈死去的消息瞒过年幼的妹妹......哥哥试图将所有的悲伤扛起,决定在纷乱的废墟上为妹妹擎起一片晴空......为了让妹妹不再饿肚子,哥哥只好趁飞机轰炸之时冒着生命危险去偷。每当在人去楼空的屋子里找到一些食物,他都会无比的兴奋。电影里有一句话,广为流传:珍惜今天,珍惜现在,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甚至今天的教育环境中,这都是一个令人难以启齿的话题“不确定性”。我们早已被教育/习惯了去追求确定性的东西,当面对,哪怕任何一丁点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恐慌、我们焦虑,我们手足无措,我们似乎缺乏一种用现代的思维方式来面对世复杂性不确定性世界,我们缺乏处理这样难题的能力。去年9月底,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一个女孩跳楼。原因居然是:作文没考好。很平常的日子,妈妈责备了几句就出了门去买菜。回家时门却反锁,再后来就看到了楼下孩子跌落在地的身影。看着再回不去的孩子,妈妈捶胸顿足:“都是妈妈的错,再也不逼你学了”。真实的世界上,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我们当然会有各种一时的失败,但那又算什么呢?这个简单的道理妈妈该懂,不愿懂;孩子想懂,没人教。枉辜负了性命和青春。老师中的首富、企业家中的老师马云近期说:“教育最大的挑战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如何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有一首歌《我曾》,歌里的一句词,唱哭了无数人。
我们总想着日子还长,
殊不知,来日方长这四个字,有时是人生最大的错觉。
这应该是一个最好的时间点,是时候,和自己,和孩子聊聊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不确定性。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欢迎点击右下“写留言”留下你的阅读感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