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2.针尖略向上斜刺,在不断捻转运针之时,针感可沿胃经逐渐循股走至髀关、归来、天枢等穴,少数走向胃腑、剑突处;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8》足太阴脾经——阴陵泉穴
标准定位: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穴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Yīnlíngquán(SP9),经穴名,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出《灵枢。热病》“阴陵泉穴”。“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五行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主治病证:腹胀,腹泻,水肿,*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部痛,痛经,遗精。膝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阴道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主治腹胀、腹泻;
配中极穴、膀胱俞穴、三阴交穴主治小便不利
配肝俞穴、至阳穴治*疸
阴陵泉透阳陵泉穴治膝痛。
针刺法
直刺1-1.5寸。治疗膝痛可向阳陵泉或委中方向透刺,直刺1~2寸。
艾灸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9》足太阳膀胱经——委中穴
标准定位: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委中穴为经穴名(WěizhōngBL40)。出《*帝内经灵枢·本输》。委中别名郄中、血郄、中郄。属足太阳膀胱经。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的下合穴,五行属土。四总穴之一。委即弯曲,中即中间,此穴在腘窝横纹中点,故名委中。
主治疾病:
委中穴主治腰腿、肠胃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脊痛、髀枢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胭筋挛急、脚气、丹*、头痛眩晕、目视不明、衄血不止、寒从背起、肩上热、腋下肿、小腹肿痛、手足厥逆、小便难、遗溺、痔疾、霍乱吐泻、赤白痢疾、癫痫、瘈疭、疟疾、暑热、背疽、瘾疹、浑身疮癞等。
穴位配伍:
配大肠俞穴治腰痛。
配肾俞穴、腰阳关穴,有强腰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配曲池穴、风市穴,有祛风清热,凉血解*的作用,主治湿疹,疔疮。
配阳陵泉穴,悬钟,有补髓强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直刺0.5~1寸,局部酸麻胀重,有麻电感向足部放散。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0》足少阴肾经——阴谷穴
标准定位:阴谷穴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阴谷为经穴名(YīnggǔKI10)。出《*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少阴肾经。阴谷是足少阴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阴为阳之对,内为阴,谷即山谷,此穴在膝内侧,局部凹陷如谷,故名阴谷。
主治疾病:
阴谷穴主治少腹、前阴、肝肾等疾患。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阴囊湿疹、崩漏、带下、经闭、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等。
现代又多用阴谷穴治疗肾炎、尿路感染,阴道炎、阴部瘙痒、子宫出血、癫痫、精神分裂症、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穴位配伍:
配照海穴、中极穴治癃闭;
配大赫穴、曲骨穴、命门穴治寒疝、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配肾俞穴、关元穴,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阳痿,小便难。
配曲池穴、血海穴、曲骨穴,有祛风除湿,理下焦的作用,主治阴痛,阴痒。
刺灸法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或泻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针刺法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腘窝及足部放散。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11》足少阳胆经——阳陵泉穴
标准定位: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陵泉为经穴名(YánglíngquánGB34)。出《*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属足少阳胆经。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五行属土。阳为阴之对,外为阳,陵即丘陵,泉即水泉,膝外侧腓骨小头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犹如水泉,故名阳陵泉。
主治疾病:
阳陵泉主治胆、肝、下肢等疾患。如胸胁支满、胁肋疼痛、呕吐胆汁、寒热往来、头痛腰痛、半身不遂、膝股疼痛、下肢麻木、脚胫酸痛、筋挛、筋软、筋痛、虚劳失精、小便不禁、遗尿、颜面浮肿、小儿惊风等。
现代又多用阳陵泉治疗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舞蹈病、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下肢疼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
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疸、胆囊炎、胆结石;
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配环跳穴、风市穴、委中穴、悬钟穴,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配阴陵泉穴、中脘穴,有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痛。
配人中穴、中冲穴、太冲穴,有祛风镇静解痉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法
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12》足厥阴肝经——曲泉穴
标准定位:曲泉穴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曲泉为经穴名(QūquánLR8)。出《*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曲泉是足厥阴肝经的合穴,五行属水。曲即弯曲,泉即泉水,此穴在胭窝横纹内侧端,屈膝时局部凹陷如泉,故名曲泉。
主治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挺阴痒,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现代又多用曲泉穴治疗肾炎、肠疝、尿潴留、阴道炎、子宫下垂、前列腺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穴位配伍:
配膝眼穴、梁丘穴、血海穴,有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膑肿痛。
配百会穴、气海穴,有温阳益气的作用,主治阴挺。
配中极穴、阴陵泉穴,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
配丘墟穴、阳陵泉穴治胆道疾患;
配肝俞穴、肾俞穴、章门穴、商丘穴、太冲穴治肝炎;
配复溜穴、肾俞穴、肝俞穴治肝肾阴虚之眩晕、翳障眼病;
配支沟穴、阳陵泉穴治心腹疼痛、乳房胀痛、疝痛;
配归来穴、三阴交穴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泻针出气或补之。
针刺法
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可向周围放散。
艾灸法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到这里我们五俞穴部分的内容已经学习完了,下一篇我们开始学习调整脏腑虚实的原穴,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