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天气逐渐转热,又将进入手足口病的高发期。4月以来,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不断上升,很多县区均有病例报告,部分幼托机构甚至出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入手足口病高发季,家长千万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关于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
我国全年可均发病,每年4-6月和9-11月是高峰期。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A16型(CoxA16)和肠道病*71型(EV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特点和危害1.传染性强:患者、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传染源,隐形感染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数天咽部和粪便就可检出病*,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2.对幼儿危害大: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重症、病死病例主要是EV71,病死率可达10%-25%)。.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经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感染。
患者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
4.不同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以岁及以下发病率最高。5.控制难度大:在学校、幼托机构等儿童集中单位常出现暴发。手足口病早期表现
手足口病有1-10天的潜伏期,大部分家长只有当孩子的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了才会意识到孩子可能患上了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号的,家长可以注意一下:
1.孩子与平时不一样了。比如,幼儿哭闹次数增多,口水增多,饮食不正常,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大一点的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手抖、脚抖、走不稳、站不牢等情况。
2.发烧。高烧9℃以上,且持续三天不退。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出疹期(普通型)
主要表现: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典型症状: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不结痂、不留疤。非典型症状:皮疹小、厚、硬、少,可见淤点、淤斑。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受累期症状: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症状: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心肺功能衰竭期症状: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恢复期表现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在发病之后2~4周,可出现脱甲。手足口病的传染性
发病前数天,患儿的咽喉部与粪便中就可发现病*,即有传染性,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发病1-2周患儿咽部排出病*,-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
市疾控中心提醒:
(1)2-4岁幼儿,特别是家住城乡结合部、或由老人照顾的留守儿童,家长要特别注意手足口病发病症状。(2)手足口病一般是在小孩之间互相接触传染开来的,幼儿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到医院看病时尽量戴口罩。()手足口病的致病因子不同,得过一次也还有可能再得病,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卫生清洁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有手足口病接触史的,家长一定要引起警惕,医院就诊。(4)若确诊为手足口病,要及时将孩子隔离,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但总的来说手足口病还是"可防、可治、可控、不可怕的~”最重要的就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接种疫苗”▼
(一)日常防护
家长
勤洗手:家长要督促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外出玩耍回家后,应先洗手再进食。家长在接触宝宝、替宝宝换尿片、洗屁屁前后,也要注意洗手。
多通风:家里要多通风透气,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要少带孩子去商场、超市、室内游乐场等人多密集、通风有限的场所,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
勤清洁:孩子餐饮具、奶瓶使用煮沸的方式或者使用高门消*柜进行消*;玩具及地面、家具等表面要每周清洁,可以使用84消*液进行消*;孩子的衣服被褥单独清洗,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
吃熟食:教育孩子不要吃生冷及来源不明、不安全的食物,避免病从口入。
勤锻炼:运动会给身体内的组织输送氧气和营养,定期锻炼会帮助心脏、血管的血液循环更有效地运转,增强体质,能有效抗病。
做好儿童监护: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康复后一周。
幼儿园老师
手足口病最容易在幼儿园传播并引起爆发,为此作为园方,应落实晨检制度:晨午检:老师每日早晨应对入学的孩子进行晨检,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异常时,应及时告知学校,并做好记录,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医。传染病流行期,下午上课前增加午检,住宿制学校宜对住校学生进行晚检。因病缺勤追查:老师应每日登记因病缺课孩子的患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就诊情况等,并了解孩子的康复情况。保持教室卫生:定期对教室进行消*,包括空气、孩子餐饮具、台面、书籍及玩具的消*,特别注意门把手、水龙头、床围栏等儿童容易触摸的物体表面进行消*。如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物品应立即消*;学生和幼儿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复课。此外,还应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报告工作,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部门等。
(二)接种疫苗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型),其中重症及死亡病例以肠道病*71型(EV71)最为常见。目前我国手足口病的疫苗主要是EV71型疫苗,对肠道病*引发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可达97%以上。接种EV71疫苗,可降低因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
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每剂接种费用在元左右,目前浦北县疾控中心一楼接种门诊可接种。
两剂接种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提示:该疫苗不推荐5岁以上儿童接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