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波
全场景
可口可乐有一个OBPPC(Occasionbasedbrand/pack/priceportfoliobycluster)理论,是一个基于场合的品牌/包装/价格/渠道组合方案。意思是说,在一个渠道内,根据人群购买的需求,是可以覆盖不同的消费场景的,我们要根据这些消费场景,来设计产品在渠道内的包装/价格/促销解决方案。从而满足消费者在渠道内基于场景下的购物需求。
这套理论还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它是建立在对消费者场景深度的调研和洞察的基础之上,看消费者的购物目的、决策的逻辑,根据这些洞察,进行消费者在渠道内的购物动机分类。
OPBBC理论,所延伸的组合,是基于过去的传统大渠道的分销体系设计,不管什么样的场景,消费者都会去类型有限、购物相对集中的地点交易和采购,所以我们要通过这样的方法去分析和设计分销和动销的体系。
可是今天互联网发达,认知与交易一体,交易与交付分离,想到就可以随时随地下单,整个决策链条非常短,而且可选择性极高,这让消费者对商品的卖点,包装规格和场景的匹配耦合忍耐度极低。
换句话说,过去一瓶可乐,可以在餐厅、在健身房、在体育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喝,可是因为今天的可选择性增加,消费者会在不同的地点,消费不同的饮料,而且即使是同一个地点,在不同的时间和人物关系下,对包装的规格都会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对场景的洞察,消费者对新需求的要求,产品对场景的匹配,都变得非常重要。
所以,今天的产品,必须是全场景的产品风味组合、系列组合、规格组合。才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全场景需求。
全域
前面说了,当消费者所见即所得,用户不同的购物行为,是根据用户的心理、生理和生活行为所决定,要根据品类的特点,即时性消费、计划性消费、冲动型消费。
没有所谓的线上与线下,而是要针对用户的消费逻辑,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营。
全域不是全渠道覆盖,而是用户生命周期,全旅程、全行为逻辑下的消费渠道路径组合。
不同的sku,渠道的组合是不一样的,要看用户行为。
还是拿一瓶可乐来说,不同的消费行为,他的购物逻辑路径是完全不同的。
即时性消费:O2O外卖?社区直营/便利店?
计划性消费:卖场?社区直营/便利店?O2O外卖?电商?
囤货性消费:团购?KOL带货,电商组合套装?
冲动性消费:KOL带货?团购?电商大促?卖场/社区直营/便利店?
即使是即时性消费,大小包装,规格和容量不同,卖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动销逻辑
新消费、新供给下,人们消费的逻辑变了,所以在思考动销的时候,动销的逻辑也要根据外部的变化而改变。
从场景的角度,消费者在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交逻辑的变化,包装已经从大桶变成了小罐,大桶变成了小型餐饮聚会的主要产品。
这就是场景变化带来的变化。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消费者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他饮料的消费权重是什么样的?基于这个权重,会产生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我们根据用户的消费行为,去设计消费者的购物路径干扰点,去设计产品组合,规格组合,包装组合,去影响他,去说服他购买。
不同的交易场,动销的逻辑不同。
我们看看下面的这张图:
消费者在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路径逻辑下,交易和思考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说在线下场景下的搜索路径,店主在设计动线的时候,会考虑用户进来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对于要购买饮料的消费者来说,进来的目的非常明确,我就是要购买饮料,一瓶冰镇的饮料。
所以,你看便利店的购物路径里面,饮料柜,要么在进店的右手边,要么在便利店的最里面,这两个不同的原因是因为不同的门店类型下,冰柜陈列的方式就不同,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根据门店的位置,是社区便利店?还是写字楼便利店?来设计我们产品的陈列方式,以及消费者的影响方式。
再比如说内容直播和社交直播,两个虽然都是直播,消费者同样是冲动性消费,但是消费者看的逻辑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做产品和促销的组合模式也完全不同,要根据消费者看主播的逻辑来设计方案。
再比如说咱们经销商比较熟悉的B2B与社区团购,同样是做这两个渠道,经销商最大的感受就是怕这两个平台乱价。
之所以乱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思考消费者和小店主,以及这个渠道的特点,经销商仅仅是用了一个价格的杠杆来驱动了销售。
和麦纯的CEO陈欣在之前新经销的直播上,陈欣向笔者描述过,小店主其实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只是B2B的用价格促销方式比较多,但是千万不能用低价,一旦做了,这个产品就做死了,而是要做搭赠,基于小店主的生活场景,找到一些不能拿来卖的,但是平时又不舍得买的商品,而且溢价还比较高的产品来做,效果反而比低价效果更好。
他们曾经最高峰的时候,一场促销,送出去了将近10万台电饭煲。
但是社区团购就显然不同,虽然是线上,但是团购的促销货架是有限(时间,货位)货架。所以对于做团购来说,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