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强势依旧,《梅艳芳》破6千万
文
陈镔
编辑
张友发
年,香港影市在年底的观影热潮中收官,全年票房报收于12亿港元以上。
虽然同比前年回升超过1倍,但较之年仍有逾三成的亏空,显示香港院线复苏仍远未完成;而面对好莱坞*团的大举反攻,以《梅艳芳》为首的港产片成功守住阵地,为本地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大盘转暖复苏在望,新年再遭停业重击
据香港影业协会统计,年本地票房收入达到12.09亿港元,同比前年的5.亿港元反弹%;但与年的19.23亿港元相比,去年的总收成依然下跌了逾1/3。当然,对比北美等发达市场的表现,香港院线的复苏进度己属乐观。
从发行数量来看,年香港共上映部影片,相比前年增加60部,但仍低于年的部。以制作地区划分,港产片和外语片分别为46部和部,相比前年均有显著反弹,而且港产片已接近年的49部。自去年2月中旬恢复营业后,香港影院的排映计划基本未受干扰,促成院线票房和影片数量的回暖。
不过,香港戏院商会和本地从业者对此持更为谨慎的态度。自年开始,香港院线共经历了3度停业共5个多月,在限制下艰苦经营了近1年半时间,多间影院以及UA院线已倒闭或将资产转手。
相比及年近20亿港元的收成,年票房下跌超过3成;加上影院内严禁饮食,小吃部近乎零收入,实际上影院营业额对比前两年少近5成,估计损失超过10亿港元。
进入年,香港院线原本冀望在众多新片助推下持续复苏,但笼罩在行业之上的阴云并未散去。1月初,为了防止新变异*株在社区扩散,港府宣布从7日至20日收紧相关规定,包括影院在内的文娱设施停业两周。
上周五,港府再宣布前述措施延长至2月3日、即农历大年初三,其中特定场所依然要关闭。原定春节上映的贺岁片,包括*子华、邓丽欣、林明祯及张继聪等主演的《饭戏攻心》,以及吴君如、郑中基及吕爵安主演的《阖家辣》唯有延期推出,而两部电影的相关公司均表示新映期有待商议。
这一情况与年初极为相似。从前年12月直到去年2月,影院停业时间超过两个月,还直接错过整个农历新年假期,令上半年的复苏进度显著迟滞。连续两年春节档影院均告关门谢客,印证了行业协会的担扰并非空穴来风,对资金吃紧的院线而言不啻于新打击,未来重启后的客流量也面临挑战。
漫威维系强势地位,《梅艳芳》引领港产片
《梅艳芳》是年香港电影的最大亮点。
在去年香港大盘复苏的过程中,重归大银幕的特效巨制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年度前十大票房排名中,好莱坞电影独占九席,唯一的例外是就是港产片代表《梅艳芳》。
对比早前的北美市场盘点(点击阅读往期:漫威稳赢北美票房,但迪士尼焦头烂额),可以看到两地前十名榜单中重合的影片达到7部,凸显香港观众口味与海外的趋同性。
数据来源:香港影业协会
与往年一样,漫威电影在香港的号召力不减,全部作品均达到或接近5千万港元,索尼出品的《*液2:屠杀开始》也迫近3千万港元。年底登陆大银幕的《蜘蛛侠:英雄无归》不仅轻松破亿,改写近两年来的单片票房新高,还在年轻粉丝群体中引发观影热潮,其中IMAX场更不断出现欢呼与掌声,沉浸式体验与《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如出一辙。
与此同时,集结梁朝伟、陈法拉和元华等多位港星的《尚气与十环传奇》也斩获万港元,紧随韩日位居亚洲市场前三甲。随着“漫威电影宇宙”第四阶段持续深入,加之地区生态快速调整和重塑,香港影市在漫威版图中的权重将显著上升。
在漫威之外,皮克斯佳作《心灵奇旅》也拿到逾3千万港元,为去年动画电影中的翘楚。同时11月份流媒体Disney+在港上线,《鹰眼》等新剧集掀起全城点播热潮,彰显迪士尼在本地娱乐业的全面布局。而前十名中的余下席次则被《:无暇赴死》、《哥斯拉大战金刚》和《速度与激情9》所占据,分属米高梅、华纳兄弟和环球影业。
即便面对好莱坞的凌厉攻势,港产片也在努力守住自身的票房阵地。传记片《梅艳芳》以逾6千万港元一骑绝尘,成为近十年来第2部达标的港产片,另一部《寒战2》同样由梁乐民执导。《梅艳芳》并非传统港产片的强势类型,之所以在本土观众中激起热烈反响,皆因主创不仅重现传主华彩的人生篇章,更将历史事件和当下形势巧妙勾连,为社会情绪的抒发提供出口。
从观众构成看,《梅艳芳》对下至稚童、上到长者的全年龄层均有覆盖,观影基数之广在近年的港产片中首屈一指。《梅艳芳》的带动作用尤其体现在对中老年群体的吸引力上。即便在公映满月之后,在电影院排队购票观看《梅艳芳》的“白发族”仍络绎不绝,成为推动影片后市的重要力量。
另外,《妈妈的神奇小子》和《怒火·重案》双双破2千万港元,《拆弹专家2》和《一秒拳王》也都卖过千万线。多部独立佳片,包括《狂舞派3》、《手卷烟》和《浊水漂流》等,都收于6百万港元以上,显示观众对多元题材的兴趣不减。
经历年的低迷表现后,去年港产片展现出十足的韧性,在好莱坞大举收复失地的强压下,仍以对本土市场的适应性找到立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