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学生学习心态的有效方法及思考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带过几届学生,心理差异、思想差异不外乎学习上进型和厌学型。对于一名合格的老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对待成绩,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正视自身价值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如何培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成绩进行探讨。
中国论文
一、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充裕,家庭条件普遍改善,学生普遍受到良好的生活待遇,特别是独生子女较多,家庭溺爱情况严重,学生的进取性、价值观取向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富裕起来的“土豪”,受文化素养限制,在经济上满足学生的任何需求,大把地给学生花钱,让学生丧失艰苦朴素的本质和居安思危意识。加之手机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优化,学生上课玩手机游戏、看小说现象日益突出,聚精会神听课和专心钻研课题的较少,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更大挑战。当然,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学生还是占主流,但教好每一位学生,培养“在家做一名听话的好孩子,在校做一名守纪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一名守法的好公民”的“三好”学生是老师的中心目的,改变厌学现状任重道远。要改变学生厌学现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授课老师面临很大压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学生要以学业为主,老师要以学生学有所成为目的,以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为己任。对于老师来说,要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学习成绩差异而产生歧视或不公正待遇,以最大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差生。
1.融入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爱学习的学生只需进行引导,将学生疑难解答清楚,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开发他们的潜力,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成绩。对厌学学生,就要从根本上摸清他们的思想,弄清楚他们心里想什么,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对未来的认识。要主动进入他们的心灵,做到有的放矢,他们大多数是因为刚开始没有学好,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无形压力,最终导致不想学、厌学。除了要用正确的思想、情感影响学生外,课堂课下还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解答他们学习中的疑问,把难题简单化,不能急于求成,让他们体会接受新知识、领悟新知识的过程,从培养他们爱学习的兴趣开始,再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2.以朋友姿态融入学生生活。每一位老师,不论教授什么课程,都要让他们充分感到既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然而要建立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并非易事。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或者回想自己最初接触这门学科时的困惑,那些在他们这个年龄看还是抽象的、不易解决的问题。对此,教师课下必须做充分准备,力求在上课时把课程内容讲得更加有趣,更加吸引他们的目光,多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寻找课程的相关实例。相信经过较长时间的深入学习,学生会更加热爱这门学科,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3.将课程游戏化与趣味化。古板、死气的课堂氛围,严重制约学生的潜力发展,对于厌学学生来说,就成了特别想逃避的“监狱”。活跃课堂氛围,将课堂游戏化、趣味化,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老师结合每一堂课教授的内容,多引用生活中的事例,多设计趣味化的形式,同学生互动游戏,在学生轻松愉快的心情中接受新知识,既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能加深学生记忆。每一门课程都有活跃气氛的方式,就要老师多思考,多动手做,要老师领悟知识点,巧妙地传授给学生,共同获得轻松。
4.以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客观现实中,以升学考试、毕业考试为主导的今天,学生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成绩。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是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重点之一。教师除了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段考评估外,还要尽量在每节新课的课前进行一些小的测验帮助学生检验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对于做得不太好的学生,教师课下应单独辅导,从一点一滴做起,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于某次考试失利的学生,教师课下也应与其单独交流,帮助其分析原因,力争下次取得满意成绩。
5.以创新教育内容改善学生的思想观念。对于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中学生来说,原有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教育形式。当前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责任意识教育。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对于教育来说,创造性应当是一个主体素质的概念,这种素质的培养正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就学生主体而言,创新性的本质就是使每一个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法制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使学生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增强他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自觉性,能随时运用法律规范要求自己。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责任意识教育首先是自我责任心的强化,自我责任心是一种自律和“人心向善”的表现,是对恶的排斥,是在任何条件下对正义、道德、价值的遵守。其次,是对社会、对他人的尊重,同时是对不合理现象的自省和批判。通过创新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健康心理和责任意识,培养新时期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的社会主义国家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