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6/6 18:42:00
中国网2月13日讯今年春节假期,云南全省共接待游客.06万人次,同比增长20.22%;全省共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25.29%。数据是喜人的,然而这个收入数字的背后,有没有人看到网友的吐槽:云南的导游出名了!再不敢去云南!云南只能自由行!具体的消费数据应该是真实的,其中“接待过夜游游客.40万人次”,相信他们也贡献很大。这里边有多少是报团成行,由导游来服务而“消费”的呢?恐怕外省市的游客人均消费比例是最大吧?如果是游客心甘情愿的消费,相信游客不会这么吐槽;如果是导游服务引导消费,相信网友反应不会如此之大。云南导游的坑在哪里?一是压缩景点游览时间,增加车程和购物时间。比如故意让车辆缓慢行驶、就餐地点、住宿地点超乎想象的远离景点,以保证导游讲解时间等。二是以近似强迫的方式、具有威胁恐吓性语言“非强迫”购物。这一点,相信遭遇过的人都是深有体会。三是所谓零自费还有景区电瓶车、古城维护费等也算是小钱了,不知是旅行社还是谁搞错了。这个问题我们不多做探讨了,细细数起来,太多。同时,也有不同言论指出:一,低价团是抱着占便宜的心理。不购物就是去占云南的便宜。二,导游也要养家糊口。不购物导游就没有收入,让导游怎么办?我们先看导游指定去的购物点,主要是:翡翠玉器店、黄龙玉店、银器店、普洱茶店和中药店这几种。有导游的团,是不是都要进店,没有调查,不得而知。据导游“少点套路,多点真诚”的跟游客坦白讲:每个人平均保底消费要达到元才行。(这一点有录音为证,没瞎编)按这么说,中药店、银器店,加上普洱茶吧,游客买回家还有些用处,哪元能买到什么样的翡翠?是不是要花更大价钱?即便这里的产品价格和价值非常匹配。问题来了,先不说高价团是不是一样会有同样遭遇,假定低价团就必须要消费,首先,你导游威胁恐吓、讽刺谩骂的所谓“不强迫”,是不是应该?你导游要养家糊口,是靠游客不情愿、甚至敌对的情绪下购物消费来养活?游客的团费是不是交过了?导游是不是旅行社指派来为游客服务的?导游是不是应该找旅行社支付报酬?旅行社不支付报酬给导游,导游只有找被服务的对象——游客,还不是正常的小费方式,哪个国家、哪个朝代,有这样的道理?这个藏族导游还是很给力的,很卖力很辛苦。退一万步讲,导游从游客这里赚取“生活费”,是不是应该是不说讨好、也要和颜悦色态度热情点吧?也不能冷嘲热讽、讽刺挖苦吧?为什么?就因为财帛动人心?威逼利诱下可以有丰厚的回报?想想看,几万元的翡翠手镯、几千元的黄龙玉,真的值那么多钱吗?翡翠可以说是云南的特产(与原产地缅甸最近),黄龙玉也有赏玩的价值,也有人可能旅游之初就有想法顺便带点特产,但可以这么说,导游带进这些指定的店,不惜与游客撕破脸,辱骂甚至爆粗动手,这里边没有猫腻,鬼都不信。可以说,某些不良导游的心态已经完全扭曲了。他/她认为,游客到云南在她带领下,必须多多的“快乐买买买”,否则就不要来云南。是啊,游客来云南干什么?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享受变成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已经从观赏美景升级到“游、购、玩”一条龙需求。那么,是不是大美彩云之南,美景太多,中国游客最多,永远不缺游客呢?搜了一下网上今年春节出行的负面新闻,不出意外是云南最多。因为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方,“少数民族民风彪悍”吗?——借导游语言。泸沽湖上划船的摩梭人。可否少给少数民族抹黑,不让少数民族背锅?你让挥汗如雨的少数民族云南纳西族摩梭人,情何以堪?热情、勤劳,辛辛苦苦赚点力气钱,米湖上摇桨,一个半小时,除了返程前休息一刻钟,其他时间一分钟不停!他们,这些景区工作人员,为云南旅游做的贡献才是最大的!“好的营销最多只能对消费者的第一次消费产生影响,而最高明的营销永远都是口碑营销。好的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能给游客提供好的体验、感受,从而打动游客,赢得口碑,并让游客成为二次、三次消费者和推荐者。”不要让一些不良导游毁了世外桃源的口碑,破坏了处处仙境的云南。哪些利益链条上的人们,无谓的辩解毫无意义,一锤子买卖做不得,人人心中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