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小心孩子中招
手足口病和疱疹医院儿童感染科;医生提醒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
医院儿童感染科,家长哄着怕打针的孩子。组图/记者金林
医院儿童感染科挤满了来看病的孩子。
4月-7月,手足口病等疾病进入高发期。
5月来,仅医院就接诊了近例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医生说自己的诊室都要“被孩子包围了”。市疾控中心提醒,预防手足口病最好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少带孩子去人口密集和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家长平时和孩子亲密接触时也要多注意。
本报记者吴雯芳实习生袁信禾杨莹通讯员高琳长沙报道
每年的4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近段时间,医院儿童感染科医师李兰英的诊室都“被孩子包围了”。5月25日,记者从医院获悉,5月以来,每天有多个患有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前来就诊,目前还有增加的趋势。
孩子长小红点可能是初期症状
当天上午10点,医院儿科诊室门口已排了长队,其中也有一些住院治疗的孩子,3岁的小芸(化名)就是其中一个,她从出现手足口医院就诊,中间隔了4天,这导致她不得不住院治疗。4天前,家住长沙岳麓区的夏女士和往常一样帮小芸进行睡前洗漱,她发现,小芸的手上出现了一些小红点,夏女士以为是蚊子叮的,没太在意。次日中午,小芸出现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的症状,还又哭又闹。夏女士仍以为是温度高,让小芸变得烦躁。
第三天晚上,小芸开始高烧,夏女士又以为是孩子吹空调感冒了,给孩子冲了儿童感冒药,还给她贴了退热贴。直到第四天上午,小芸高烧未退,还出现了流口水的症状,夏女士这才急忙带着孩子去医院就诊。
接诊的李兰英医生为孩子进行检查,确认小芸患上手足口病,“她手上出现的红色小疱疹和发烧是初期症状,但由于没有及时治疗,现在需要住院观察治疗。”
5月来已接诊近例
作为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初期症状为发热、厌食,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疱疹,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通常被称为“姐妹病”,“手足口病的疱疹出现在手脚、口内、臀部,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内,医院就诊时还只是疱疹性咽峡炎,第二天就发展成手足口病了。”李兰英介绍。
5月以来,医院儿科已接诊近例感染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李兰英说,手足口病高发期是未来几个月最忙碌的日子。“手足口病人一个接一个,诊室都被孩子包围了。”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感慨道。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与患者直接接触,或是接触受到病毒污染的物品,还有不卫生的生活习惯。”面对“爆棚”的家长和患儿,李兰英开始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她建议,当孩子出现反复发热、厌食、口腔黏膜和身体出现疱疹或皮疹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提醒
对孩子“亲亲抱抱”也可能感染
张女士2岁半的儿子患上了手足口病,正在病房里挂着点滴。她介绍,由于工作忙,便将2岁半的小宝给农村的奶奶照顾,“奶奶平时没事就喜欢亲亲抱抱孩子”。谁知,孩子上周四突然发烧,且高烧不退,嘴里还长了疱疹。最终,孩子在医院确诊为手足口病。经治疗,目前病情已经好转。
李兰英介绍,虽然手足口病传染的主要渠道是孩子之间的传染,但大人对小孩“亲亲抱抱”,也可能导致感染。她建议,家长平时和孩子亲密接触时要多注意。
预防
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本报长沙讯长沙市疾病监测数据显示,近期长沙手足口病疫情上升趋势明显。疾控中心提醒,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请家长、老师注意防范,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
疾控中心表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具体包括饭前便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要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接吻、拥抱等密切接触;对儿童常接触的玩具、家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为防止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康复后一周。疾控中心还提醒,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高发群体,建议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记者吴雯芳
警惕孩子患上疱疹性咽峡炎
本报长沙讯5岁的豆豆家住长沙,近一周他都没去幼儿园。起初家人以为是感冒,结果第二天高烧到40度。5月25日,记者从湖南中医附一儿科获悉,豆豆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喉咙通红还长了很多疱疹。
随着气温升高,该院儿科迎来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患儿的就诊高峰。门诊一天-多名患儿当中,近20%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疱疹性咽峡炎又占多数。该院儿科副主任谢静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肠道病毒,3岁至10岁的小朋友最多见。这种病有自愈性,通常自然病程为一周,主要是抗病毒药物的局部使用,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如饮食清淡、保持口腔清洁、退热、补液等。
谢静提醒,疱疹性咽峡炎不是传染病,但肠道病毒还是有传染性,家长应该少让孩子和已患病的孩子接触,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溜达,家中注意多通风。其次,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适当运动,多吃新鲜蔬菜,也要保证睡眠。当患儿出现精神萎靡、高热不退、频繁呕吐、惊跳等症状时,医院及时就诊。
本报记者吴雯芳张树波实习生苏腾飞通讯员陈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