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31 16:47:00
进入新世纪,物流担负了电商、WTO、一带一路振兴的战略使命,所有的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招生简章都上写着:我国物流人才紧缺。但时至今日高职学校又出现招生困难的现象,毕竟它只有10余年的历史,从争先恐后的报考到门可罗雀需要重新审视。物流的新业态随着行业的演变而进化,已经散射出众多细分行业,公路有快递、快运、城配、即时配、甩挂、公路港、联盟等;铁路有高铁行包、驼背运输、中欧班列等;数字物流有无人仓、无人机、菜鸟驿站、网络货运等。物流业正在发生着变化,曾经对大学生趋之若鹜的很多大物流企业都已成昨日黄花,深陷在竞争的漩涡中。新兴的独角兽们是:满帮、G7、中储智运、旷视、菜鸟、京东、美团……物流管理专业忽然变成了一个处在“十字路口”的专业,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不多,而对于科研理论研究来说又过于浅显或空泛。对新业态缺乏课程支撑,到底是物流专业本身的设置问题?还是所学课程滞后与行业脱轨?基础的仓库作业环节是否就不用设置,与其他专业一同就业,一系列的专业课丝毫派不上用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不禁要问一句:物流管理专业到底怎么了?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学子们见证了无数个第一,疫情下,一切都慢了下来,我们也应该重新思索这个问题。追溯起因物流管理专业与年获教育部批准,年北京商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开始招生,年随着WTO与电商快递业的繁荣,物流管理专业开始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生根发芽,一夜飘红。其原因在于进入WTO,电商产业井喷式发展,以及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流通变得至关重要,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现有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所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每年毕业人数约十万人,开设院校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前三名为江苏、广东和山东,与当地流通业呈正比,反映了当地产业和经济的依从特征,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带来物流人才的需求旺盛。(物流院校分布)年到年是物流管理专业获准开设的高峰,由于大学转型能力不足,尤其是新升格院校跟不上创新专业的发展,对专业选择面降低,对于工科的师资、设施、实训、课程无法及时配套,所以争相开办对师资和设施要求较低的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尤其是一些财经类院校无法涉足工科,加之物流又是社会热点,从而开设综合性较强的物流专业成为首选,形成专业过多过滥的开设。形成显明对比的是,年底国外仅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所大学开设物流课程;美国也只有50多所,还不到我国的一个零头。欧洲物流协会公布的对欧洲物流教育的调查结果,共有87所大学开展了物流高等教育,其中54所大学开设物流专业,33所开设物流课程。而我国仅一个江苏省就有62所高职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就业困局1、行业留存率为证明就业与专业教学的契合度,我们拉长时间,抽取调查样本,选择职业10年跨度,来推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成果的应用效果。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届物流管理专业,全班37人,14个男生,23个女生,就业情况如下:10年过后只有3个人留在物流行业,行业存留率8%。根据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类别的分析,毕业生专业契合度分析,最初3年专业对口方面高于80%。但时间跨度一但拉长,存留率随着大幅下降。2、学历≠能力很多学生认为大学毕业之后就可以胜任主管位置,而实际情况物流行业都需要从基层做起,一线操作每天的工作点数、交接、填单,枯燥乏味。当理想与现实脱节时大部分毕业生迷失方向,物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较大。许多毕业生进入物流业初期,还需要做一些体力活,如进行货物搬运等,毕业生心理上反差较大,体力上也不能胜任繁重的劳动,导致学生不能适应工作,易导致跳槽转行,来选择相对轻松的工作。且基层工作,工作内容单一且繁忙,工资待遇属于一般水平,综合因素影响下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毕业生对工作满意的仅为17%。3、薪酬分析毕业生的薪酬是企业能不能留住人的一重要因素。物流行业正式员工一般月工资为~元左右,基层员工多为左右,低于互联网、财会专业。并且有着巨大的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高薪集中在基金地产、园区管理、设备运营、物流金融等领域。但高薪模块课程院校从未涉及。4、企业反馈根据对物流企业的访谈和反馈,对毕业生的用人情况表示堪忧。(1)缺乏吃苦精神。因为大多数毕业生前期需要从事劳动,跟学生的期望反差很大,企业需要的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踏实能干等品质正是毕业生所缺乏的。学生往往有抵触和畏难情绪,消极怠工的情况时有发生。(2)毕业生能力有所欠缺。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服务意识都需要提高,知识和实践脱节,基本技能有待加强,还得重新培养,成熟期较长。课程迷局1、理论课程PK应用场景目前物流管理课程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调度管理、报关、门店等一系列的现场场景领域,而这些领域不需要理论知识,是熟练的实操经验,在同等条件下,初中毕业与大专毕业几乎无区别。存储论中的EOQ模型?牛鞭效应理论?路径规划(VRP问题)还是由库存问题启发而来的系统动力学?蜻蜓点水地将各种看起来很厉害的模型和理论浏览一遍,使用聚类分析却完全不管所分析的数据是否合适、连背后的原理都不清楚,这算不上真正的交叉学科的教育。这些理论,似乎都挺重要,挺有效,但是不学似乎也没什么大碍。所以现在顺丰、京东的物流规划师还多是计算机、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教育部门倡导的活页式教材、翻转课堂,O2O教学、慕课、双师教学、企业导师一对一答疑、在线直播、师徒小班,在线观摩……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尚未走进课堂。随着学生取得信息的渠道无限扩展,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2、更新滞后众所周知、物流业在过去10年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学科体系远未跟上,应用场景类的物流变为综合性非常强的叠加复合学科,如物流与金融学科的融合产生出质押监管、代收支付、货租赁融资等领域。物流与IT的融合产生出车货匹配、G7等领域;物流与工程学的融合产生出AGV、无人机、自动化仓储分拣等领域;物流与建筑的融合产生出高标仓、分拨、公路港的领域.......而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设置上永远是老三样,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流概论,从未提及以上的细分运营领域,滞后的课程设置,纸上谈兵仍然是物流教学的最大障碍,这样怎样教出优秀的学生融入到企业中。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课程,院校之间没有特色,千篇一律,造成出产的学生面对社会就业的方向性迷茫;导致待遇和收入不能提升。在一些行业紧缺专业上又拿不出与行业同步的课程设计,如新零售生鲜冷链物流管理,物流金融,ETC、即时配、车货匹配,驼背运输,快运网络管理等紧缺人才的培养找相匹配的课程。3、考核方式物流专业目前进行闭卷考试(运筹学、物流学、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有些特殊的课程也会有上机考试的形式。但是诸如叉车操作、设备操作还没有列入必考项。课程报告及展示不一定全部都是让大家进行实地调研的。有些老师会直接拿一篇英文论文,让你研读一下再汇报;有些就是上课做实验(“啤酒游戏”,供应链经典实验,好好记住),回去整理整理数据写实验报告。对于场景性非常强的实践学科,在运营中的理论知识应用相对较小,工作的绝大部分实践在于沟通、填报和提交。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显然与物流场景的需求不吻合。4、素质教育物流运营岗位需要厘清其目标与核心,基础操作层所需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对学生人格品质、头脑思维和能力素质的要求。其核心是规划与探索,养成负责任、能受挫的心理素质。还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这样才能沉下心,从基础操作层开始锻炼。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互动式教学,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教师不愿意走出灌输式教学的“舒适圈。目前素质课程多以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的形式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作为零星点缀。高校长期以来的封闭式办学模式所致,因为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素质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