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共学实验室
“传媒+大数据”会学什么?原创跨界共学实验室深度训练营收录于话题#深度营,14个
/专业分享/
??年8月8日
??主题:大数据让每个人或事物都能转化成数据
???整理:胡世鑫
分享人:于若琳
目前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传媒大数据方向)。
以下为主讲人自述: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叫于若琳,来自北京。目前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传媒大数据方向。同时,我在中传新闻学院《新传时报》融合新闻组工作一年。
大家是否有看到过某音乐APP的相关推荐?是否有在购物APP上搜索某物品后被疯狂推荐?是否发现在生活中提到的东西会出现在用户的手机里?是否觉得身边处处都是潜在的数据。虽然我们可能不太了解其中的运行机制,但它们就是大数据。
关于大数据专业
在大家的印象里中传是一个文科院校,但中传其实有三个大数据相关的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传媒大数据方向以及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今年增加了第四个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广告方向。
它们的名称看起来相似,其实四个之间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图:cuc数智
关于大数据监控。只要上网,我们的相关信息就会被相关公司收集。一般来讲,监控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宏观层面,比如监控市场行为,监控人员流动状况等,是根据大量数据统计出的情况;另一个是微观层面,比如道路上的违章监控,小区入口的监控等,这些是监控个体的行为。
第一个层面的监控其实并不可怕,因为是宏观的,只反映整体情况;第二个层面的监控具体到个体,就好像电视里经常放的,有人寄给你一些照片,是你在幼儿园门口接小孩的,或者发给你一些信息,说你什么时候住过哪家酒店,这个确实很可怕。因为可以利用你独特的信息,对你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个层面的监控是复杂的,除了要收集每个人的数据外,还要按个人特点进行分析和使用,难度非常高,费时费力。但是,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个性化处理每个人的数据,并应用到每个人身上,最近很火的“大数据杀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每时每刻都处于第一个层面的监控下,但并不一定处于第二个层面的监控,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后就难说了。不过这是法律和伦理层面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大数据在技术层面是非常有利的。但对于个人的大数据监控,比如“大数据杀熟”这方面,不是一个技术能限制的问题,而是关于伦理和法律的问题。
下面和大家介绍一下各种大数据有什么区别。
用直观的语言来讲,大数据应该算是“数学+计算机+传媒”。
关于普通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很多大学都有设立。而中传的普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介绍,我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