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养老凸现两重天
去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49万多,占全市总人口12.6%。市民*部门预计,今年该人数将突破50万,老年系数值有望超过13%,我市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群体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与考验,河池城乡老年人养老出现两重天。
城乡境况截然不同
“从没想过到敬老院报名养老也要排队预约。”不久前,河池城区拉友社区的陈先生到敬老院为老父亲咨询养老事宜时,工作人员告诉他敬老院只剩余1个床位,若不尽早预约报名,就没床位了。据前台工作人员介绍,天气变冷,来敬老院养老过冬的人渐多,若不报名预约,院方无法及时安排出床位。
可是,城区一床难求,乡镇床位却闲置。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各乡镇几乎都设有养老机构,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但走访发现,多数乡镇敬老院现居住的养老人数非常少,半数以上床位被闲置,与城区床位紧张境况截然不同。
处境不同看法不一
市民*局老龄办负责人介绍,以前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以接纳五保老人和“三无”老人为主,经转换管理机制和服务功能后,逐步改造成社会化服务性质的老年式公寓。一些城区老人不愿拖累子女或与子女不合,主动到养老机构养老,造成床位紧张。约80%的农村养老则维持传统“居家养老”模式,乡镇敬老院床位这才被冷落。
“一个人在家生活太沉闷,搬来养老院居开心多了,还能减轻子女负担。”正在城区心乐敬老院读书看报的八旬老人朱老,20多年前老伴去世,儿子儿媳既要工作又要照顾他,忙里忙外很辛苦。今年3月,朱老主动提出到敬老院养老。半年多过去,朱老和其他老人一起生活得很开心。
“一辈子忙活惯了,突然闲下来感觉很不自在。”相反,巴马县某村的韦老伯却因无法忍受敬老院的悠闲生活,入住3个月后,偷偷回村。他说,农村传统习惯是家庭自然养老,身为农民,离开土地哪能安心,不如回家一边干活一边养老。
养老机制仍待健全
据悉,我市养老服务设施总体上短缺失衡。在机构养老方面,基本解决了农村“三无”老人的集中供养设施,建有乡镇敬老院123所和“五保”新村439所,集中供养了6132多位老人。但城区养老机构设施明显不足,全市建有福利院10所,床位1013张,光荣所4所,床位200多张,无法满足需求。且现有的涉老服务机构设施简陋、人员缺乏、缺少资金,配套服务仍是举步维艰。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养老机构床位大概有100万张,只满足了8‰的需求。有专家认为,只有不断健全完善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把社区养老服务纳入养老保障体系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框架中,才是一个现实的选择。据介绍,社区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国家已在一些省市进行社区养老试点,广西试点市在柳州。至于试点最终能不能在全国全区推广,目前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