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刑事警情降237,命案降2921
TUhjnbcbe - 2025/3/30 19:16:00
资料图

12月3日上午,昆明市举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市扫黑办、市委组织部、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围绕“深化扫黑除恶建设平安昆明”发布主题进行发布。

昆明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扫黑办常务副主任郎佳:

全市刑事警情下降23.7%

命案同比下降29.21%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昆明市始终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对侦办的件黑恶犯罪案件和办理的条涉黑涉恶线索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加大行业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力度,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督办,全市各部门合力攻坚,抓牢日常监管、排查整治、动态管控“三个重点”,紧盯刑事治安案件高发、涉黑涉恶举报线索集中、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较低的重点行业、领域扎实开展整治行动。各县(市)区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辖区实际特点开展排查梳理整治工作。通过重点打击整治,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3.7%,刑事案件破案同比上升19%,命案同比下降29.21%,两抢警情“零”接报天,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

年,昆明市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治乱”专项行动,制定印发《昆明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乱”专项行动方案》,对“治乱”专项行动突出问题整治实行责任清单式、项目化精细管理,共梳理排查乱点乱象问题50类,通过建立健全涉黑涉恶线索发现移交、监管漏洞通报整改等措施,年全市各地区排查乱点乱象共计个,完成整治个,市级各行业监管部门排查乱点乱象共计个,完成整治个,突出问题整治成效初步显现。市扫黑办牵头市纪委市监委、公检法各机关研究制定《纪检监察机关、政法机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有关建议书(通知书、函)的办理办法(试行)》,发挥“三书一函”的以案促治、以案促建作用,进一步堵塞行业监管漏洞。全市政法各单位和纪检监察机关在办理涉黑涉恶案件中共发出“三书一函”件,完成整改件,整改完成率达%,有效督促了行业监管部门依法履职,有力助推了行业领域整治。

年,按照中央明确的重点行业领域,结合昆明实际确定了社会治安、乡村治理、金融放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自然资源、生态环保、信息网络、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城市管理、司法监管、安全生产、人力资源和就业管理、烟草市场17个重点行业领域作为整治重点,建立“指导员+联络员”工作机制,督促各地各部门扛牢重点行业整治责任,扎实推进重点行业整治行动。

聚焦平安昆明建设深入开展打击整治黄赌毒违法犯罪和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工作,涉黄涉赌警情同比下降23.7%,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城中村人脸识别工程和娱乐服务场所人脸识别设备建设,发放治安管理告知书、消防安全告知书等各类告知书30万余份。

聚焦营商环境改善市场监管部门紧盯市场监管、认证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整治;文化旅游部门深入开展诚信评价,科学制定文旅市场复工复业指南,稳妥有序推进文旅场所开放管理工作;市城管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执法,针对“黑土场”违规倾倒、“黑车”违法从事渣土运输及渣运车辆交通违法违章等乱象,开展道路扬尘控制及货车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生态环境部门整治固体废物处置,开展生态环境修复;交通运输部门针对非法运营、超限超载等问题开展联合执法,优化路域环境。通过专项整治集中清除了一批行业领域顽疾,有力净化了经济社会环境。

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社部门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及边缘户劳动力开展稳就业工作,以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切入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住建部门开展施工扬尘治理,持续开展液化燃气安全检查督查,排查主城区物业小区个,整改物业服务问题72个,处理物业小区纠纷起;卫生健康部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欺骗患者、强制消费、非法行医等乱点乱象;教育体育部门围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校园欺凌、暴力、校外培训机构、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坚决向顽症痼疾动刀,以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昆明市各级各部门将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以规范市场秩序,净化社会环境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监管常态化工作机制,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厚实、更可持久。

昆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葛宁:

开展扫黑除恶与乡村治理结合

整顿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个

坚持把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促进乡村治理结合起来

近年来,昆明市按照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日臻完善,城乡社会和谐有序,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是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乡村治理领导作用。

基层组织强,则乡村治理强。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为统领,持续推进“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

截至目前,全市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部通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坚持把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促进乡村治理结合起来,推动整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市共整顿完成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个。坚持抓党建带群建,发挥群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优势,积极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坚持抓乡促村,制定《昆明市开展乡村治理领域存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县乡党委抓党建促乡村治理主体责任,推动工作落实落细。

二是持续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乡村治理千头万绪、情况千差万别,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昆明市坚持以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为主线,开展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项行动,调整党组织书记85名,推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应挑尽挑。全面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实现动态备案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名。常态化开展村组干部任职资格联审,累计清理补齐村(社区)“两委”干部名、村(居)民小组干部名。实施村(社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储备了一大批优秀年轻的村级后备力量。分层分类开展村(社区)党员干部培训,累计培训村(社区)党员干部人。圆满完成在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试点开展的面向已出列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定向培养18名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工作,营造了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全面参与乡村治理。聚合各类人才资源,引导驻村工作队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在乡村治理中积极发挥作用。

截至目前,全市通过乡镇(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汇聚青年人才名,确定回引对象人,乡村治理的“新鲜血液”得到及时补充。

三是顺应群众美好生活向往,增强基层治理效能。

聚焦“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稳步实施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年以来,全市共实施中央和省级项目个、市级项目84个,投入资金1.05亿元,扶持村(社区)个。截至目前,累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2万元,乡村治理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强。

聚焦“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组织互不隶属、各自为政,资源难以有效整合”的问题,积极探索“责任融合共谋、组织融合共建、资源融合共享”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融合互动、同频共振。

截至目前,全市71个街道建立“党建联盟”,个社区建立“大党委”,吸纳家联盟单位、名兼职委员,通过做实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统筹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题。

深化开展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工作,助力基层治理。

聚焦基层“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等难题,探索建立“社区吹哨、街道部门报到”“街道吹哨、县区部门报到”“县区吹哨、市级部门报到”三级“吹哨报到”工作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单一推动”向“协同用力”转变、从简单粗放向精准施策转变。

截至目前,全市“县区吹哨、市级部门报到”19次,“街道吹哨、县区部门报到”次,社区吹哨、街道部门报到次,路面漏水、僵尸车清理、重大项目征迁等“哨声”换来了群众的交口称赞,一大批基层治理中的“顽瘴故疾”得到了有效解决。

聚焦“社区下辖的小区多、规模大,小区聚集的人口多、党员多,小区居民的诉求多、矛盾多”的问题,探索开展“小区党建”,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到“家门口”,以党建引领小区“微治理”助推基层治理精细化。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个小区党支部,覆盖个小区(院坝)。聚焦“社区、居民、物业、业委会各自为政,缺乏矛盾协调化解机制,少数小区矛盾纠纷频发”的问题,积极打造“红色物业”,把党组织引入物业管理,把党员充实到物业管理的“前沿阵地”,真正用心去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年全市物业管理机关诉讼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1.9%。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红色物业”充分发挥在社区疫情防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网格化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在“决战冲刺、打赢收官战”最后阶段,昆明市委组织部将始终保持长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持久恒心,筑牢乡村治理的战斗堡垒,为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许云华:

大力整治行业重症顽疾

出租汽车投诉率大幅下降

按照发布会安排,现将全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交通运输领域涉黑涉恶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一、强统筹,细化行业重点整治清单

今年以来,全面统筹安排部署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问题整治工作,共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会议3次、主任办公会5次、专题会议1次,学习传达中央、省、市关于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工作有关要求。印发《昆明市交通运输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业内重点问题整治实施方案》等6个方案,明确非法客运,出租车拒载、议价、绕道,货车违法超限超载,市管高速公路沿线产权及建筑控制区范围内乱搭乱建四个方面问题为全市交通运输行业重点整治问题,每个问题明确了责任领导及单位,有力地推动了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

二、强执法,大力整治行业重症顽疾

一是整合力量,持续开展道路客运乱象问题整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不断加强全市非法营运专项整治,成立5个区级工作组以及2个市级综合组开展专项行动;同时整合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执法力量,持续开展道路运输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治及出租汽车行业乱象治理,针对长水国际机场、辖区火车站、高铁站、各大汽车客运站等重点区域非法营运问题及出租汽车议价拒载、旅游包车违规经营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年截至11月中旬,共计出动执法人员5.9万人次、执法车辆辆次、路检路查车辆12.7万辆次、抽查旅游客运车辆辆次、出站客运车辆1.1万辆次,核实旅客信息2.4万人次,抽查货物运输车辆1.1万辆次,其中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辆次,检查出租汽车95.2万辆次,现场教育整改2.1万人次,检查网约车2.8万辆次,查扣不合规网约车辆,检查、劝离疑似非法客运车辆1.6万辆次。查获违法违规行为起,查扣违法车辆辆,其中涉嫌非法营运行为辆。在持续高压打击下,客运市场秩序得到有效整治,各类非法运营现象明显减少,出租车议价、绕道、拒载等行业乱象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多措并举,综合整治出租车拒载议价等乱象。采取定点执法和巡游执法相结合、明察和暗访相结合、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常态化路检路查、“奖优罚劣促中间”和“提服务降投诉”等措施,多管齐下整治出租汽车问题乱象。

经过持续整治,出租汽车投诉率大幅下降,

年全年乘客关于议价投诉同比下降72.38%;乘客关于拒载投诉同比下降38.07%;乘客关于未拉到目的地投诉同比下降25.77%;年1-11月(2月份除外,受疫情影响乘客较少)乘客关于议价投诉同比下降78.66%、拒载投诉同比下降63.1%、未拉到目的地投诉同比下降55.7%。

三是严密部署,持续强化违法超限超载及路域环境整治。针对公路路政管理领域存在货车超限超载问题,成立工作专班,与交警等部门每周不低于1次开展流动联合执法,自4月3日起,市管高速公路入口24小时值守,严格称重管理,严禁超限超载车辆驶入,同时大力开展公路超限超载专项整治活动,将渣土运输车辆超载超限信息抄告市级城管、住建、交警等部门。

年以来,全市出动执法人员(含交警)5.1万人次,检查车辆.8万辆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辆次,卸载货物17.5万吨,抄送超限运输渣土车辆有关信息条。

针对市管高速公路沿线产权及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存在乱搭乱建问题,组织开展市管公路沿线广告类设施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依法查处各类损坏、侵占、污染、占(利)用公路路产的违法行为,年以来,共清理整治各类广告类设施83块、违法建构筑物4起平方米。

三、强机制,推动行业管理长效常治

一是强化联合执法,提高专项整治工作成效。针对非法运营问题,市运管部门先后与省高速公路交巡警支队、市交警支队、城市综合管理局等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42次,深入整治长水国际机场、出(入)昆高速公路、火车站、各大客运站等重点场所非法营运问题。各县(市)区运管分局针对辖区非法营运、货运企业落实安全责任不到位等问题,先后联合辖区公安、城管、工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26次。针对违法超限超载问题,市路政管理机构与城管、交警、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年1~11月初累计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车辆2.7万辆,有效地打击了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

二是健全长效机制,巩固行业监管基础。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推动行业重点问题乱象长效常治,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大力开展建章立制工作。截至目前,共制定长效机制个,其中规范专项斗争类机制11个、强化行业监管类机制93个,覆盖非法客运、出租车拒载议价,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停(洗)车场、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监管等内容,为后续进一步强化监管、规范行业秩序奠定了扎实基础。

下一步,交通运输系统将按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为期目标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以非法运营、出租车拒载议价以及货车超载超限等问题整治为重点,持续加大行业问题乱象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不断提高行业监管水平,为广大群众出行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燕:

家旅行社及60名导游和从业人员

被列入黑榜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行业涉黑涉恶突出问题整治,下大力纠治文旅市场问题和乱象,建立健全工作长效运行机制,并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稳妥有序推进文旅市场开放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高位统筹,持续开展文旅行业整治和疫情防控。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重点行业整治工作要求,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全面掌握行业突出问题,制定印发了《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化和旅游行业领域整治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并结合《昆明市关于做好重点场所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时时开展督导检查,扎实做好文旅行业整治和疫情常态化防控。

(二)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文旅市场管理长效机制。

制定并实施《昆明市旅游行业重点监管企业及不合格供应商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红黑榜”制度》和《昆明市游客购物先行退货机制》等6个制度机制。全面落实党政同抓、指挥中心统筹的市级领导决策等四套综合监管机制。完成1个市级退货监理中心、18个县区分中心、个退货咨询点、2个现场退货服务点建设,目前共受理退货申请起,办理金额总计万余元。

昆明市旅行社、分社及从业人员“红黑榜”制度自年7月实施以来,截至年11月19日已发布23期,共家旅行社列入红榜,家旅行社及60名导游和从业人员被列入黑榜,向社会公布。完成4万余家经营户诚信评价;坚持扶优控违,对诚信记录良好、在行业内具有引领作用的重点企业进行定向扶持,让相对劣势的旅游企业淘汰出局。

(三)加强巡查,扎实做好行业突出问题的立行立改。

全面落实《市场秩序“一周一整治”及督检督查方案》,重点开展以对涉旅企业及人员的证照核查、对线上旅游市场的集中专项整治、对“不合理低价游”的专项整治、对涉旅购物店的专项整治、对涉旅非法运营车辆的专项整治、对非法拉客揽客行为的专项整治、旅游安全工作检查、诚信市场经营体系建设、跨区联合执法、和旅游行业疫情常态化防控专项检查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市场整治“十大专项行动”。对造成重大舆情影响的“大理茶花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分公司”,协调省、市、区三级文旅执法部门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从重从快、严厉查处、顶格处罚,吊销大理茶花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对责任人罚款两万元,三年内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并纳入行业黑名单。

截至11月10日,昆明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原旅游监察支队)共立案调查旅游行政处罚案件件,办结件,处罚金额共计.98万元,9家旅行社被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5名导游被吊销导游证。

(四)注重宣传,不断拓展市场举报投诉的受理渠道。

深入实施《昆明市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大力推广“一机游”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受理投诉。结合“疫情”,改变以往现场举办”全国文化市场法治宣传日、“5.19”中国旅游日等法制宣传模式,利用媒体上通报年度涉文旅典型案例方式宣传,不断增强从业人员法制观念和群众游客的维权意识。年,由于突发疫情影响,投诉量剧增,截至目前,总共收到“11”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转办投诉件,全部实现5分钟内响应、24小时内办理完成,办结率%。

(五)强化综治,积极开展行业领域整治的联动执法。

立足工作职能和执法权限,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昆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联合公安部门成功办理了省版权局督办的“4.10侵犯著作权案”、省“扫黄办”督办的“8.20印刷发行非法教辅教材案”、中宣部督办的“9.29未经批准,擅自出版发行期刊案”,3起案件均已移交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陆弋:

查办违法案件件

罚没金额万元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昆明市市场监管部门坚定扛起打击市场违法行为、维护健康市场秩序、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责任,突出行业重点,深挖彻查线索,强化系统整治,推进“行业清源”,市场流通领域涉黑涉恶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办结线索条,受理办结“三书一函”函件件。年1~10月份,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办流通领域违法案件件,罚没金额万元。

一、聚焦突出问题,开展“八大整治”

一是大力开展白酒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使用非食品原料、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标识不清楚等违法行为,共开展快速检测批次,责令整改68家,停业整顿38家,立案查处8起。

二是大力开展米线专项整治。重点整治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掺假掺杂、标识标签不合法等违法行为,共抽检26批次,快检82批次,责令整改33家,停业整顿1家,立案查处6起,取缔1户。

三是大力开展餐饮无证入网经营者及违规平台治理。对美团外卖昆明分公司未审核入网立案查处,责令美团平台整改家,督促下架36家。

四是大力开展处方药质量安全整治。组织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人员培训,对药品零售企业药师在岗履职、药品分类管理、处方药销售进行重点检查。

五是大力开展气瓶充装、检验机构集中整治。排查并责成整改安全隐患78条。

六是大力开展机械式停车设备隐患集中排查。发现并责成整改安全隐患24条,拆除严重安全隐患机械式停车设备台。

七是大力开展减税降费行动。对涉企收费集中检查,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家;责令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清退中国联通电费14.5余万元。

八是大力开展旅游市场集中整治。办结“一部手机游云南”等涉旅投诉件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6万元。

二、聚焦乱点乱象,抓实“四项治理”

一是紧盯中药材市场乱象,重拳整治不规范经营问题。针对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不规范经营问题,对园内经营企业分区域、分重点、分时段进行检查,抽检药品20批次,立案查处涉嫌超范围经营1起,对市场内打粉经营户进行集体行政约谈。

二是紧盯保健食品市场乱象,重拳整治虚假宣传问题。全市监测保健食品类广告条次,通报停播违法广告3条次,立案查处1起。

三是紧盯集贸市场乱象,重拳整治“脏乱差”问题。把主城区集贸市场整治提升改造列入市政府“惠民实事”和三年提升改造计划,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及建设管理,目前完成改造提升个,新建扩建23个、取缔关闭24个、收购回购2个。全力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关闭活禽批发市场7个,关停活禽销售摊位个,取缔无证照经营54户,责令改正60户。

四是紧盯认证行业乱象,重拳整治认证行业违法问题。严厉整治虚假认证、买证卖证、虚假检测报告等问题,责令7家认证机构共取消昆明市辖区内各企业持有的各类认证证书共35本,暂停各类认证证书共31本,立案查处认证机构2个,立案查处认证产品12起,有效的净化了昆明市认证市场环境。

三、聚焦隐患难点,强化专项执法

一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全市共立案查处商标侵权案件件,罚没金额.32万元;专利违法案件8件。

二是强化非法传销打击。组织开展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13次,清查出租房等聚会场所个,取缔传销窝点78个,教育遣散参与传销人员人。

三是强化电商平台治理。对全市16个电商平台及网站网店开展定向搜索和线上巡查检查工作,查办涉网案件35件,罚没款59.96万元。

四是强化冷链食品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冷链食品经营户户次,采样检测样本个,责令限期整改65户,立案查处涉冷链食品案件2件。

四、聚焦短板漏洞,健全长效机制

围绕构建“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格局,着力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我们坚持标本兼治、打建结合,三年来,以市政府令和市政府办、市市场监管局规范性文件出台《昆明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昆明市集贸市场管理办法》《昆明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各类制度30项,把市场流通领域扫黑除恶的成熟经验作法转化为制度规范,基本构建起常态监管、源头治理、依法惩处、联动协调、层级督导、考核评价的制度体系。

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收官的关键阶段,我们将坚持决心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以真抓实干、务实有效的举措,不断把市场流通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向深入,全力维护市场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掌上春城(记者杨梦奇阳玥)

1
查看完整版本: 刑事警情降237,命案降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