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性皮肤病是指由病*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病变,许多非感染性皮肤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可能与病*感染相关。现代交通的进步使得一些地域性疾病突破界限,向自然条件相近的地域远距离传播;此外,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也容易导致一些病*的感染;医源性感染也是一些病*性疾病逐年增多。
常见的病*已达种以上,并且还不断有新的病*发现,根据临床特点分三型:新生物型,多由乳头多瘤空泡病*引起,少数由痘病*所致。皮损均呈疣状增生,常见者如各种疣如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等;疱疹型,多由疱疹病*引起,少数由痘病*及小RNA病*所致。皮损以疱疹为主,常见者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及手足口病等;红斑发疹型,多由RNA病*引起。皮损以红斑、斑丘疹为主,如麻疹、风疹等。
新的病*不断被发现,老的病*性疾病又时有起伏,病*性疾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一、病*性皮肤病:
2.1,疱疹病*:
疱疹病*是病*性皮肤病中常见的病原体,是一组有包膜的DNA病*,有嗜皮肤和嗜神经性,分为α,β和γ三个亚组,人疱疹病*科下常见的病*有8种。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中的流行有差异,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
对感染的人群进行分析发现,HSV-2感染主要是婚外性行为所致,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和工人为主。带状疱疹因其发病率高,严重者可引起难以忍受的神经痛,在病*性皮肤病的研究中也不容忽视。
2.1.1,单纯疱疹病*感染
单纯疱疹病*(HSV)1型初发感染发生在儿童,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及脑部感染,2型初发感染主要见于青年或成人,通过密切性接触或垂直感染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或新生儿感染。病*侵入皮肤黏膜后,在局部增殖形成初发感染,后沿神经末梢上行至支配神经的神经节内长期潜伏,当受到某种因素如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激惹后,病*可被激活并移行至神经末梢分布的上皮组织。临床表现为疱疹性龈口炎、新生儿单纯疱疹、疱疹性湿疹、接种性疱疹、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生殖器疱疹和复发型疱疹,主要表现为红斑、簇集状小丘疹和小水疱,破溃后形成表浅溃疡。
2.1.2,水痘-带状疱疹病*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VZV)或称为人疱疹病*3型(HHV-3),其血清型只有一种,人是VZV的唯一宿主。病*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形感染,后病*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虚弱等,潜伏病*被激活沿神经轴索下行到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临床表现为沿神经单侧分布的簇集状水疱,伴有神经痛。
2.1.3,人疱疹病*感染
人疱疹病*(HHV)-4型,即EB病*(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又与恶性淋巴瘤、鼻咽癌有关,通过吸附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1分子而感染B细胞,临床常表现为极度疲乏、咽喉炎或扁桃体炎、颈后淋巴结大、肝大和脾大。
巨细胞病*(CMV)是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原体,因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大的核内包涵体而命名。CMV多为潜伏感染,常可由怀孕、多次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因素被激活,也可发生显性感染。本病*还可发生垂直传播,对胎儿危害较大,是引起先天性畸形的重要病原之一,也是器官移植、肿瘤、AIDS死亡的重要原因。
人疱疹病*6型(HHV-6)的形态结构与其他疱疹病*相似,而分子病*学和免疫学研究却显示有不同之处。原发感染可引起幼儿丘疹或婴儿玫瑰疹,之后长期潜伏在人体内,血液淋巴细胞和涎腺可能是潜伏的重要部位。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时,潜伏的HHV-6被激活,在器官移植的病人中引起发热性疾病、间质性肺炎、骨髓抑制和骨髓衰竭,也可能与HHV-4共同作用引起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人疱疹病*7型(HHV-7)是在研究艾滋病时的意外发现,与HHV-6相同,在原发感染后长期潜伏在人体内,但其潜伏部位尚未完全清楚。
人疱疹病*8型(HHV-8)也称为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KSHV),在艾滋病卡波西肉瘤患者的血清、血浆、外周血白细胞中可检测到其DNA。研究显示,HHV-8可能与卡波西肉瘤、增生性疾病的发病有关。疱疹病*包括EB、HHV-6、HHV-7和HHV-8可能对HIV的感染和进展有促进作用,对HSV的抑制治疗可降低HIV-1的感染性和延迟其进展。
2.2,人乳头瘤病*:
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感染皮肤黏膜引起的一种皮肤良性疾病,多由HPV1,2,4型感染引起,而引起手、足、寻常疣最常见是HPV2型;尖锐湿疣多由HPV6,11型引起。尖锐湿疣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50岁是高发年龄段,且男性、年龄>50岁、病程>3个月、病灶位于宫颈和肛管内、合并生殖器疱疹、合并尿道感染、HIV阳性均是其复发的危险因素。报道显示,性活跃的人群中至少有80%的感染过一种或多种类型HPV,约15%为亚临床感染或潜伏感染,只有1%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目前已发现超过多种不同的HPV型、亚型和突变株,可感染皮肤基底上皮细胞或组织黏膜,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HPV皮肤型一般侵犯手足的皮肤导致寻常疣;黏膜型主要感染口、咽喉、呼吸道或生殖器的被覆上皮。HPV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复制、增殖,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
与一般病*的侵入方式不同,HPV侵入基底细胞后分解为各个组分,随基因组复制完成蛋白质表达后再重新组装成新的颗粒,干扰细胞角蛋白多肽的表达,引起上皮细胞的角化异常。也有研究表明,HPV可能在细胞周期的调控中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在临床表现为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典型皮损为*豆大小的褐色或皮色丘疹,表面粗糙或光滑,搔抓后可形成自体接种。
2.3,痘病*:
传染性软疣病*为一种痘病*,目前发现4型和若干亚型,皮肤间密切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临床表现为灰色或珍珠色的直径约为3~5mm大小的板球形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其中心有脐窝,可挤出乳白色干酪样物质,为感染
细胞胞质内大的嗜酸性包涵体,称为软疣小体。
2.4,肝炎病*:
近年研究发现,许多皮肤病的发生可能与丙型肝炎病*(HCV)感染有关,包括冷球蛋白血症、结节性多动脉炎、迟发卟啉症、扁平苔藓、荨麻疹、坏死松解性肢端红斑、白癜风、多形红斑、痒疹和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
2.5,小RNA病*:
柯萨奇病*(CoxV)分类在微小RNA病*科、肠道病*属,因其对乳鼠的致病性不同而分成A、B两组,可引起柯萨奇湿疹。埃可病*有38个血清型,可引起多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如无菌性脑膜炎、多发性神经根炎、心肌炎、流行性肌痛、呼吸道或出疹性疾病等。
2.6,副黏病*: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Koplik斑及全身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其传染性强,从感染后的第5天到出疹后的第5天都具有传染性,愈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在感染麻疹病*后的2-4d,病*在上呼吸道组织中复制,扩散至局部淋巴组织,由肺巨噬细胞携带进入血液,并在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中复制释放引起第二次病*血症,播散至全身网状内皮系统,随后扩散至全身上皮组织而出现前驱症状。在感染的第13-16天出现全身广泛的皮疹,随着细胞免疫应答的形成,特异性抗体出现终止病*的复制。
风疹病*又称德国麻疹,是一种良性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从出疹前5d到出疹后2d具有传染病,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浅表淋巴结大。因可经胎盘发生宫内感染,若妊娠初3个月内感染可致先天性畸形。
赛若金,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为高效广谱抗病*药物,针对多种呼吸道病*所致感染均有强效治疗作用,一方面作用于组织细胞,促进抗病*蛋白的分泌,抑制病*复制;另一方面作用于机体免疫应答系统,增强免疫清除能力,双效合一治疗病*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在未查明感染是由哪种病*引起的疾病早期,足量足疗程,尽早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可获得最优疗效,缩短病程!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老龄人口的增多,疾病谱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分子病*学研究显示,病*具有很强的演化、适应和产生抗药性的能力。新的病*,特别是致死性很强的病*不断被发现,老的病*性疾病又时有起伏,潜在威胁严重,而且病*感染与临床各科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注意。因此,在新的世纪里,病*性疾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需要积极加强研究,继续寻找新的防治对策,保障人类健康。
综上所述,干扰素因其强大的抗病*作用及多种免疫活性而在多种病*性皮肤病中得到了广泛运用。除上述几种病*性皮肤病以外,干扰素在手足口病及水痘等病*性皮肤科病中亦显示了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干扰素与多种药物及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治疗是目前治疗病*性皮肤病较理想的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