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
年,A股市场走势疲弱,股指持续震荡筑底,券商业绩普遍下滑,营收、净利同比双降,甚至部分券商陷入亏损。券商投行更是雪上加霜,降薪、裁员、年终奖取消……面对行业寒冬,券商不得不过紧日子,同时积极寻求转型。
今天,券姐带你重温年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些大事件...
1
首家外资控股券商获批
11月30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发布消息称,近日依法核准UBSAG(瑞银集团)增持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股比至51%。这是自今年4月《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实施以来,中国证监会核准的首家外资控股券商。
“瑞银证券成为首家外资控股券商,标志着中国证券业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意义重大。”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外资券商具有较高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和竞争效应提高国内证券行业的效率,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提高本土证券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外资券商在高端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具有技术、经验上的优势,可以满足国内居民的高端理财需求,提高居民福利。
随着外资积极控股券商,布局中国市场,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国内券商或将形成大型头部券商、特色化券商和国际化券商三足鼎立格局。
2
深港通运行两周年
年12月5日,深港通迎来开通两周年。
两年来,深港通总成交额累计4.15万亿元。其中,深股通成交额累计2.87万亿元,日均成交额从开通首月的15.41亿元增至今年11月的96.29亿元,增幅.85%;港股通成交额累计1.28万亿元,日均成交从开通首月的4.54亿元增至今年11月的26.25亿元,增幅.19%。
5月31日,A股纳入MSCI指数后,深股通日均成交额显著增加,5月31日至8月31日日均成交额为90.10亿元,较此前3个月日均成交金额增长6.26%;8月31日A股纳入MSCI的比例提升后,深股通交易进一步活跃,今年11月的日均成交金额已增至96.29亿元。
深股通占标的交易金额的比例,从开通首月的0.54%增长至今年11月的3.91%。截至12月5日,深股通投资者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票达到21只,比去年增加了12只,其中有5只标的持股比例超过10%。
深港通开通两年来,持续保持跨境资金净流入态势。截至12月5日,深股通累计净买入.37亿元,港股通累计净买入.39亿元,累计跨境资金净流入.98亿元。
市场分析指出,深港通在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的重要渠道,为改善A股投资者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3
三家券商卖房过冬
最近一个半月,已经有3家上市券商发布了卖房公告。
12月15日,华西证券(8.,-0.43,-4.81%)发布公告,拟将部分房产通过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分批公开挂牌出售。华西证券准备出售的房产是公司与成都雄川实业集团联建的华西证券总部办公楼B区项目(除自持物业外),该项目刚刚在今年11月29日竣工验收。
公告称,华西证券分得的B区项目资产账面价值约3.72亿元,评估价值达10.12亿元。其中,本次拟分批公开挂牌出售的物业评估价值为8.17亿元,且挂牌价格将不低于评估值。
至于卖房的原因,华西证券的解释是“坚持主业”。公告称,公司属金融类企业,不得从事涉及房地产行业的经营,如上述房产全部自持,则不仅需要缴纳物业税,还得承担相应的物业管理成本,出售上述物业可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
公开信息显示,华西证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0.17亿元,净利润7.65亿元。而本次拟出售房产的评估价值就超过8亿元,已超过其净利润。
除华西证券外,另外两家卖房“过冬”的券商分别是中原证券(4.,-0.15,-3.39%)和国元证券(7.,-0.32,-4.35%)。据统计,这三家券商拟出售房产的评估价值合计高达9.36亿元。
4
沪港通迎四岁生日
年11月17日,沪港通迎来第四个“生日”。四年来,沪港通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完善,持续促进内地与香港市场融合,提高内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
截至年11月16日,沪港通运行四整年,累计成交金额已达10.31万亿元。其中,沪股通累计共个交易日,交易金额6.05万亿元,日均交易金额65.02亿元;港股通累计共个交易日,交易金额4.27万亿元,日均交易金额46.77亿元。
今年以来,沪股通成交金额达2.35万亿元人民币,日均交易金额.25亿元。自3月底开始,北上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趋势较为明显,累计流入约亿元,展示了境外资金对A股市场的信心。
自5月1日起,沪深港通单日额度扩大4倍。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从亿元调整为亿元,港股通每日额度从亿元调整为亿元。
5
五家券商年内上市
,券商IPO热度不减。
除部分券商寻求海外上市外,券商上市首选仍是A股。继华西证券2月5日率先登陆A股市场后,今年以来,已有5家券商正式登陆A股,通过IPO融资途径合计募资净额为.62亿元。
具体来看,分别是华西证券(49.67亿元)、南京证券(8.,-0.19,-2.07%)(10.42亿元)、中信建投(8.,-0.37,-3.97%)证券(21.68亿元)、天风证券(6.,0.23,3.69%)(9.27亿元)和长城证券(10.,-0.13,-1.27%)(19.58亿元)。至此,已有34家券商完成A股上市。
另外,在苦等10个月后,华林证券于12月7日终于迎来上市批文。12月17日,华林证券公告称,原定于12月18日进行的网上、网下申购将推迟至年1月8日举行。从今年年初首发过会,年尾才拿到批文,正式上市要等到明年年初,华林证券的IPO首发可谓跨了年。
此外,A股上市储备*充足。除刚于12月14日最新披露招股书的中银国际证券外,在排队IPO券商中,红塔证券、国联证券、东莞证券处于中止审查状态,中泰证券已获反馈。另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有万联证券、国开证券、华龙证券、德邦证券、国融证券、湘财证券、渤海证券、财达证券、恒泰证券等9家券商处于“辅导备案登记受理”状态。
6
A股6月“入摩”
年,A股市场国际化步伐加快。
6月1日,A股正式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年6月和9月,A股还将分别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和标普道琼斯指数。
“A股纳入MSCI之路历久弥坚,笃志而行,是中国股票市场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作为两大重要时刻的亲历者,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蒋锋表示,“A股被纳入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体现了国际投资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良好预期,是对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金融市场投下的信任票。”
在“入摩”的消息提振作用下,外资持续大规模流入。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北上资金出现大额增长,年内净流入.63亿元。
A股连续被纳入多个全球指数,意味着外资配置A股的渠道增多。虽然目前A股市场外资持股比例大约在3%左右,占比不高,但是增速很快(年至今几乎翻倍)。
目前仅计算MSCI和富时罗素指数,明年A股市场的增量资金就已经达到人民币亿元左右。年沪伦通落地,有望进一步加速海外资金的流入,成为明年流动性改善的推手。
星石投资首席投资官杨玲认为,外资入场将优化市场的稳定性:随着机构投资者进一步丰富,市场投资策略更加多元化,投资目标更加多样,投资的同向性也就相应地弱化了,市场大涨大跌的概率也将相应降低。
7
七家券商跨境业务获批
10月12日,银河证券和中信建投相继发布公告称,公司试点开展跨境业务的申请获得证监会批准。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7家券商获批该业务。
从跨境业务审批速度来看,年至年,仅有中信证券(16.,0.00,0.00%)和海通证券(8.,-0.29,-3.22%)两家券商获批,之后两年陷入“空窗期”。
但今年以来,审批速度明显提升:1月,国泰君安(15.,-0.39,-2.51%)、华泰证券(15.,-0.19,-1.19%)获批开展跨境业务试点;5月,广发证券(12.,-0.06,-0.48%)、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12.,-0.23,-1.77%)相继获批;10月,银河证券、中信建投也拿下资格。
除了获取跨境业务资格,多家券商还通过收购境外机构或其股权布局境外业务。比如,中国银河(6.,-0.20,-2.89%)证券于今年1月收购新加坡联昌证券50%的股权。
东方证券(7.,-0.21,-2.62%)分析师唐子佩认为,券商传统经纪业务等通道类业务基本走到了瓶颈期,而跨境业务试点与当前市场强调重资本与风险管理的思路一脉相承。
8
八成券商前三季度盈利
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的统计显示,家证券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实现净利润.55亿元,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80.15%。
具体来看,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租赁).61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77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66.73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20.33亿元、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01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28亿元、利息净收入.7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有26家券商无法盈利,占比达到19.85%,是中证协可查公开数据中的最差纪录。
9
九券商连续9年获评A类
7月27日,证监会发布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共有40家券商被评为A类,49家券商被评为B类,8家券商被评为C类,1家被评为D类。
其中,9家券商连续9年被评为A类券商,分别是:安信证券、东方证券、北京高华、国泰君安、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银国际。
年,有12家券商被评为A类AA级。其中,招商证券、中信建投连续9年被评为A类AA级,国泰君安连续11年被评为A类AA级。
10
十家券商债券承销超千亿
虽然年券商IPO承销业务遇冷,但是受市场资金面与监管的影响,券商主承销的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90家券商共承销只债券,累计承销债券金额3.6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4%。其中,共10家券商总承销金额超千亿元。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招商证券稳居券商债券承销榜前三甲,前十家券商承销金额占券商债券承销总额的63.21%。
其中,中信证券以亿元的承销金额位居首位,共计承销只债券,市场份额达13.82%;紧随其后的是中信建投,共计承销只债券,总承销金额.54亿元。排名第三的是招商证券,前三季度共计承销了只债券,总承销金额为.99亿元。
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券商股权承销规模约为1.1万亿元,同比降低25%;债权市场承销金额约5.4万亿,同比上涨逾20%。
11
11家券商联合纾困民企
11月2日,11家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系列资产管理计划”联合发起人,就亿元出资规模已签署了发起人协议,作为共同发起人发起行业系列资产管理计划。
据悉,这11家券商分别是中信、海通、国泰君安、申万宏源(4.,-0.08,-1.93%)、银河、华泰、国信、招商、广发、中信建投、天风证券。这些券商基本都是净资本排名靠前或者股票质押业务规模靠前的大券商。
不少券商表示,发起设立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凝聚行业力量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有利于提高证券公司应对危机拓展业务的能力,有利于证券行业整体提升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水平。
中国证券业协会12月18日发布数据,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系列资管计划启动以来,截至12月14日,已有28家证券公司共成立了31只系列资管计划和3只子计划,出资规模总计.11亿元。截至目前,已有42家证券公司承诺出资规模累计达.5亿元。
从投资方面来看,目前有5家证券公司管理的系列资管计划已进行具体项目投资,投资金额总计19.5亿元。
中证协表示,下一步将倡导证券公司在坚持“市场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原则下积极行动起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2
“A+H”券商将达12家
11月12日,申万宏源连发16项公告,透露公司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并已获得公司董事会通过。一旦成功赴港股上市,申万宏源将成为第12家“A+H”券商。
申万宏源证券相关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此次为申万宏源母公司赴港上市。
目前,“A+H”上市券商有华泰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东方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8.,-0.29,-3.21%)、银河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招商证券、中州证券,共计11家。加上发起港股上市冲锋的申万宏源证券,“A+H”券商将增至12家。
另外,华泰证券近日发布公告称,其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申请,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复。这意味着华泰证券或将成为首家“A+H+G”券商。
来源:新浪网
为你推荐
钱给你,好看给我,可以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