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膝关节滑膜炎的针灸治疗
TUhjnbcbe - 2021/1/29 5:52:00

一、概述

滑膜炎(英文名:synovitis),滑膜炎是多种疾病在滑膜组织方面的某些特定表现,它不是一种病,而是许多病的共同表现,是一组综合症。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其发病部位主要在膝关节。容易造成患者暂时或长期部分丧失劳动力,无论对患者和对社会的危害都较大。

膝关节是人体滑膜最多,关节面最大和结构最复杂的关节,由于膝关节滑膜广泛并位于肢体较表浅部位,故遭受损伤和感染的机会较多。膝关节滑膜炎在老年人多继发于膝关节骨关节炎,主要是因软骨退变与骨质增生产生的机械性生物化学性刺激,继发膝关节滑膜水肿、渗出和积液等。在青壮年人多因急性创生和慢性损伤所致。急性外伤包括有:膝关节扭伤、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内积液或有时积血,表现为急性膝关节外伤性滑膜炎。有时也可因单纯膝关节滑膜损伤所致,如外伤较轻,或长期慢性膝关节劳损,可使膝关节逐渐出现肿胀和功能障碍者,则形成慢性膝关节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炎诱因复杂、种类较多,治疗方法中医西医各有所长,疗效良莠不齐。若治疗不彻底或错过最佳治疗期,炎症逐渐转化为慢性期,反复积液会导致滑膜肥厚、粘连,影响到关节的功能问题,不但医生头疼,患者也很苦难。

滑膜作为RA的靶向组织是最早受其影响,而膝关节滑膜炎又是常见好发部位。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因此,尽早控制和消除滑膜炎的病理反应,预防膝关节功能的破坏是临床治疗RA的重要环节之一。(张金禄,刘喜德,叶丽红,等.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8:-页)

膝关节滑膜炎中医学称为膝关节肿痛。早在《*帝内经》中就有论述,在《灵枢?经脉篇》中胃足阳明之脉的所生病就载有“膝膑肿痛”症。其他各篇也有类似的描述。此后医籍将其列入痹、痛风、鹤膝风、历节风等病门中讨论。

究其病因多因肝肾不足,经络气血亏损,筋膜失养,阴寒湿邪侵袭凝滞;或外伤瘀血,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积液肿胀疼痛。

二、自拟诊断标准:

1、膝关节可见明显肿胀、扪之患部发热,活动受限;

2、检查发现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下蹲困难并伴有疼痛,关节周围可有局限性压疼点,浮髌试验阳性;

3、彩超探查可见关节腔内有液性暗区。核磁共振检查较为准确。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结合临床经验)

三、相关穴位介绍

伏兔、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急性期加太冲;巩固期加天枢

(一)伏兔

伏兔别名外丘、外勾,位于大腿前隆起的股直肌处,属足阳明胃经的经穴。《会元针灸学》说:伏兔者,伏是潜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时肉起如兔之潜而不伏也,故名伏兔。

定位:伏兔穴在大腿外侧,髂潜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处(按骨度分寸法大腿股骨大转子—膝中为19寸)。简便取穴法:正坐屈膝成90度,医者以手腕掌第一横纹抵患者膝髌上缘中点,手指并拢压在大腿上,当中指到达处是穴。《针灸甲乙经》:“在膝上六寸,起肉间。”《神应经》:“在阴市上三寸,循起肉。”(阴市穴在膝盖上外侧三寸)

解剖:穴位下穿过皮肤为浅筋膜、深筋膜,以及股直肌,进入股间肌内。支配该皮区的神经包括股前皮神经以及股外侧皮神经。深层肌内分布有股神经的肌支以及股深动脉,静脉发出的旋股外侧动、静脉的降支。

主治:腰疼膝冷,下肢麻痹,妇人诸疾,疝气,腹胀腹痛,瘾疹,脚气等症;膝关节炎,下肢瘫痪,麻疹,腹股沟淋巴结炎等病。

(二)足三里

足三里原名三里、下陵(《灵枢·本输》)。名足三里。别名*邪、下三里《圣济总录》。“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属足阳明胃经。合(土)穴。

定位: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解剖:针刺经过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三)三阴交

三阴交别名承命、下之三里、太阴。因脾经、肝经、肾经三阴经交汇于此故名。为足太阴脾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解剖:穴位具有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足旁)长屈肌。分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

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者经脉交汇处,经常按揉此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故而对于妇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是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必选穴位。

(四)血海穴

血海穴,别名百虫窠。“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血海之名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属足太阴脾经。

定位: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也可以令患者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解剖: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四头肌内侧肌(股内侧肌)。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

主治:血海一个很普通腧穴,但在临床应用中,却有一般人意想不到的疗效。如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等;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其它睾丸炎,贫血,下肢溃疡,膝关节炎

(五)太冲穴

太冲穴,别名大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足厥阴肝经。输(土)、原穴。

定位: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应手处便是。

解剖:穴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夜晚磨牙。

(六)天枢穴

天枢穴,别名长溪穴,谷门穴,长谷穴,循际穴,谷明穴,补元穴,循元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两寸,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均过于天枢穴。

定位: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天枢穴是临床常用穴位,其应用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

四、详细介绍

令患者取舒适仰卧位,腘窝部下垫约4㎝厚的枕垫。充分暴露所选穴位处医者用押手食指力量适中地按压穴位并用碘伏消*。

选用规格为0.30mm×50mm(太冲穴选0.30mm×25mm)汉医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按(天枢)伏兔→足三里(太冲)→三阴交→血海的顺序直刺35~~45mm(太冲穴直刺20mm),按针刺顺序施以高频率(≥次/min)、小幅度(≤90°)捻转手法各1min,以(天枢)伏兔、足三里穴针感向足部、三阴交、血海穴针感向腹股沟部方向传导为佳。

除天枢和太冲穴外将一中间有小米粒大小眼硬纸片由其余各穴针灸针尾部套入并平放于局部皮肤上(预防艾段燃烧时艾灰跌落烫伤患者皮肤),将针灸针尾部由2㎝长的艾段中心插入(针灸针尾部上端与艾段上端持平),用线香由艾段下端点燃令其自燃至艾灰时去除再如前法换另一艾段(当患者述灼痛时随时将艾段去除),如此温针灸3壮后按血海→三阴交→(太冲)→足三里→伏兔(天枢)顺序起针。

每周针灸5天每天一次,两周一个疗程。

五、注意事项:

1、针尾上装裹的艾段,一定要装好,以免燃烧时艾团和火星落下,造成烧伤。

2、点燃艾绒时,应先从下端点燃,这样可使热力直接向下辐射和传导,增强治疗效果。

3、如有艾火落下,可随即将艾火吹向地下,或直接熄灭。同时嘱咐病人不要更动体位,以免针尾上装裹的艾段一起落下,加重烧伤,同时也为了防止造成弯针事故。

4、采取本方法治疗时嘱患者停止其他一切中西医治疗方法。

5、减少患部负重,禁止久站、久行、久蹲、频繁上下楼梯及按揉刺激。

6、可以缓慢骑自行车,但禁止骑自行车上坡。

7、其他注意事项可参看毫针疗法和艾灸疗法。

足阳明胃经为经多气多血之脉,天枢穴、伏兔、足三里均属于该经,天枢穴又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两寸,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刺激天枢既能补后天之气也就是间接地补充了人的元气,使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调顺;刺激伏兔穴这个穴位后通过加强胃经气血的运行,达到排渗脾土中水湿的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常用的重要穴位,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胃肠及下肢膝胫疼痛的首选之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

遵张仲景“血不利则为水”之训,选取具有活血、养血、凉血、生血功效的血海穴可以祛风清热、疏筋活血。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运化出去。

取三阴交具有健脾化湿、疏肝益肾之功。

太冲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偏于补血、调血,具有平肝泄热,舒肝养血的功效。

诸穴相伍再配以温针灸共同起到调理脾胃以“土来掩水”,截断上游源源不断而来的水,再祛风、清热、疏筋、活血来“开闸泄洪”使积液有序外泄(患者自觉针灸后患者出汗多),最终治愈膝关节滑膜炎。

本方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特点是痛苦小、不抽水、不注射、不吃药、不敷药,不会产生任何后遗症和*副作用,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效高、易学、易用,便于推广运用的中医适宜技术。

五、相关文献链接

《扬州时报》年12月29日

这些动作天天做,损筋又伤骨

研究表明:平躺时膝盖的负重几乎是零,站起来和平地走路时负重是体重的1~2倍,跑步是4倍,而蹲和跪是8倍。临床上,女性膝关节疾病患者多于男性,就是因为生活中女性下蹲次数相对男性更多,比如蹲着洗衣服、蹲着择菜、擦地等。

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娄思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骨科主任王安庆提醒:老人和肥胖人群尽量不要深蹲或减少深蹲时间,别超过20分钟。老人下蹲最好扶着桌子或椅子,减少膝关节压力。

《健康报》年1月17日

男人裤带过紧伤膝盖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腰带系得过紧不仅影响消化系统健康,而且容易导致背部和膝盖酸痛。

腰带过紧增加腹部压力

研究人员以12名健康男性为对象,进行了一项有关腰带与膝关节疾病的关联性研究。研究人员让所有参试者系上腰带,松紧度以腰围缩小10%为度。结果发现:当参试者起身时,系紧的腰带改变了其上腹肌肉的活动方式。

研究人员分析指出:腰带过紧会增加腹部压力,使脊椎更加僵硬,病变危险也更高。不仅如此,腰带过紧还会影响身体重心以及骨盆的正常位置和方向,使步态大受影响,膝关节压力也因此增加。此项研究以男性为研究对象,腰带松紧对女性和肥胖人群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腹部肥胖加大膝关节负担

以前,膝关节炎发病的第一诱因是年轻时过度劳累导致的劳损,而近年肥胖已上升为该病发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与肥胖人群尤其是腹部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多有关。这类人由于腹肌无力,腹部向前膨出,身体重心前移,而为了适应这个变化,腰椎前突增加,下背部的肌肉受到过分牵拉,膝盖关节面的负担加重,使得关节加速磨损、老化,引起关节炎。正常情况下,关节软骨像衬垫一样覆盖于骨表面,可以缓冲关节运动时的震动压力,减轻运动摩擦,让关节能够活动自如。但是当关节负担过重或过度磨损时,会造成软骨表面受损。另外,肥胖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激素代谢的异常也会导致软骨代谢功能失调,诱发骨性关节炎。

比体重更重要的是腰臀比

那么,如何确定腹部是否肥胖呢?有一个简易计算方法,站立时量腰围和臀围的尺寸,腰围除以臀围尺寸,得出腰臀比。臀围以臀部最大处为准,测量腰围时要通过肚脐。男性腰臀比的上限是0.85~0.9,女性为0.75~0.8,超过这个范围就是腹部肥胖了。

通常情况下,腰臀比越大说明内脏器官脂肪越多。腰臀比超出标准,说明脂肪可能集中在内脏上。腹部肥胖非常危险,易引发各种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医学道路的发展

不是一蹴而就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膝关节滑膜炎的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