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祂,就在这里
TUhjnbcbe - 2021/2/8 0:32:00

《邀大家一起说中医》优秀征文选登

年少时偶尔听过老辈们的俗话“小病从医,大病从死”,那是总觉得人老了思想保守消极,大病怎么就要从死,医院名医生可以治病的嘛!随着阅历的增加,再回头看这句话,确有道理,这与“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同样简单深刻。古今中外所有宗教、哲学、科学、文化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就是每个人关心的“生与死”问题。多数人都希望明明了了、清清爽爽的生活,也期待清清楚楚、安安祥祥有个回归处,但这也是很难实现的状态。芸芸众生的我们被南怀瑾先生概括为“莫名其妙地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去”。

读大学时,“心肌炎”让我几度入院,医生叮嘱需要卧床,说是这病容易导致猝死。每次住院躺在床上只能接受一瓶接一瓶冷冷的药液没完没了地滴进手臂,最多的感受是茫然无助和丝丝恐惧。出院没多久又发高烧再住院,再输液,如此三进三出,一学期就这样很快折腾过去。在一次住院期间的某天晚上,一位老会计因心脏不舒服由家人陪着住进了病房。聊天、走路都没有问题,可第二天早晨我醒来,他的床铺空无一人,从同病室的其他年长病友得知这位老会计已于半夜离去了。那是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人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出了院,心脏依然还是室性早搏,摸脉搏可以明显感知心脏连续跳动中间出现不规律的暂停现象。可能是年轻吧,从发现心肌炎到出院从来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心慌气短症状,即使是心脏有节律地跳动几下后偷停那么一小下或者节拍加快连着跃动两下也没有大的妨碍。但父母亲非常担心我,带着我去沈阳看一个有名气的中医。医生摸过脉,开了不少中药,吃了一个月后最大的收获是体重从多斤飞奔到多斤,心脏还是老样子。一看这样,家人觉定剩下的中药别吃了。接着父亲的一个好朋友,给了我他认为很好的两种治心脏病的西药,吃了一段时间后心脏该偷停还是偷停。仔细看过药品说明书,副作用是对肝肾有影响,心脏没治好肝肾再有了问题何苦那,索性把西药也全部停掉。

半年又过去了,大四上学期在本科导师的书架上看到一本竖排版的中医书,书中大多是中药方剂也有调养身体的指导原则。书中有一则是孙思邈常服用的“七宝美髯丸”组方和功效记载,孙真人活了一百多岁,这药估计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何不尝试下!跑去多家药店买七宝美髯丸,可没有一家有此成药。只好在中药店买了药材打成粉,拌上两大瓶槐花蜂蜜,每天吃两小汤勺。大概吃了一个月,一瓶子吃没了,意外的是心脏偷停的次数已经很少了。第二瓶吃了一半实在觉得太难吃,吃不下去,摸摸自己的脉搏,几乎没有早搏了。误打误撞,居然用孙真人的七宝美髯丹治好了自己的心肌炎后遗症,算是幸运!也正因为这本中医书,让我对中国文化感兴趣,那里面提到阴阳、五行等等,让人有了解的欲望。

婚后多年,媳妇受我那么一点点影响还有其他因素,她反倒是对中医兴致盎然,有时开玩笑说:“把你带上这条道,是我学习中医最大的收获”。母亲的甲亢以及亲属的疾病治疗经历让我们不得不回头寻找中医的宝藏。年,母亲消瘦、无力、多食善饥,后被确诊为结节性甲亢,医院给开了治疗甲亢的西药,吃上药指标有改善,但身体病症并无改善。一个月后带母亲医院,看了中医大夫,让人略有失望的是中医大夫开的药还是以激素类西药为主。回到家里,我安慰母亲说您放心吧,这病我能治好,医院开的西药了。遂在网上查找很多治疗甲亢的中医组方,又参考李可老先生的医案,既不懂君臣佐使,也不会辩证,全凭自己的感觉来取舍。核心原则是“万病不治求之于肾”,便鲁莽地行动了。龙齿、龙骨、牡蛎、远志、益智仁、夏枯草等搞了个30味药的大组团方子,定下了组方,买药、熬药,一遍熬药一遍念诵刚学会不久的准提咒。母亲喝了三付药后,自感有力气了,也不饿了,效不更方,一个月后母亲说实在有点吃不下去了。这么多味中药,三遍药汤加起来一天几乎喝一盆药啊,想想谁都难以下咽,看着母亲没有原来那么消瘦了,我心里也落了地。上医院再一检查,有两个指标已经恢复正常,另外一个指标还偏低了,决定停药,过了半个月左右接着把剩下的三副药喝掉。三个月后母亲状态与没生病前一样了,去医院检查指标全部正常,母亲的甲亢结节好了,让我们着实兴奋了一阵子!自己心里清楚,母亲那时完全信赖自己的儿子,母亲的信与儿子的诚是上品药,配伍精准与否并不是那么重要了。当时也想啥时能跟着明师做个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习辩证、经络、药性,跟着师父旁边抄抄方子,该是多么幸福和惬意的场景!因缘际会,有愿皆会成。

西方医学(西医)没有流入中国以前,中国医学很少自称“中医”这个名字。不过现在普遍接受的这个“中医”名字又恰当得很,可以解释成中国特有文化所形成的医学体系。我们的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非道家莫属,“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与自然关系哲学思想的概括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标配符号。道家的理想境界是“长生”,追求长生是道家超越死亡的积极方式,而中医的源头与道家又密不可分,修道之士要明了天地人之理,形成了庞杂的生命认知体系可谓顺理成章。回顾我们历史长河孕育无数的修道有成者,他们往往都是中医高手,他们何止为百姓诊病治病,更注重的是治人心、倡社会向善风气。“心”小了、歪了,烦恼必然多,人病社会病就会接踵而来,“量周沙界何劳医王觅灵药,心包太虚无须药师开妙方”是修养有成者的境界写照吧。十年寒暑终须老,百病人生总有因。生活在现实的红尘里,风寒暑热、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都避免不了地影响着我们,怎样不生病、少生病、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在中医的理、法、方、药中都有答案,也期待着老师指引我们去学习和领悟。

《*帝内经》等医学著作不仅仅探讨人与疾病的关系、人体经络与脏腑的关联、草药排列组合与治疗效果的定式,重要的是建立了我们独特和谐的东方睿智的思维模式。中医早已成了我们血液中的特定DNA,正像呼吸一样,我们太过于习惯了他的存在与重要。今天空气污染了我们知道洁净空气的重要,河流污染、干涸了我们发现水原来这么重要,人们身心病了,回过头来发现中医从来没有舍弃我们,祂就在这里。

(本文作者系中医书院针灸一期学员)

丁辉

觉得好就打赏呦

1
查看完整版本: 祂,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