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脑梗塞后,他做了一次大胆尝试helli
TUhjnbcbe - 2021/4/2 23:36:00

患者福音

家住县城某小区42岁的李先生,今年6月突发脑桥梗塞,虽然经过救治后病情有好转,但李先生仍有头晕、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医院有一种安全无创的,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技术,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老年病二科主任何开兰。

何主任介绍了科室新引进的体外反搏技术,它能改善各个脏器的缺血状态,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能阻抑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预防支架和搭桥术后的再狭窄,优化支架和搭桥手术的治疗效果。最终,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李先生的头晕,偏瘫等症状逐渐好转消失。

体外反搏技术介绍

何主任介绍:体外反搏是一种通过体外无创性按压下肢、臀部的方法,减轻和消除心绞痛、头晕、胸闷症状,改善机体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缺氧缺血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设备。

借助体外反搏装置,患者只需躺平,在下肢包裹特制的气囊套,由电脑监测心脏的电信号触发反搏,即可进行一场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内部运动”,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便捷的“绿色”疗法、“自然”疗法,也因此备受国内的众多医学“大咖”推崇!

体外反搏治疗适应症

治疗

一、心血管疾病

1、稳定型心绞痛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4、急性心肌梗塞或伴有心源性休克

5、陈旧性心肌梗塞伴有心肌缺血

6、心肌缺血而致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7、缺血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8、病*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

9、心内直视手术后引起低排血量性休克

10、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11、经皮腔内动脉成形术(PTCA)后

二、脑血管病

1、脑动脉硬化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3、脑血栓形成

4、脑梗塞

5、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眩晕综合征

7、小儿脑瘫

8、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

9、帕金森综合征(供血不足所致)

三、眼底病

1、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2、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3、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4、缺血性视神经萎缩

四、耳疾病

突发性耳聋

五、肢体疾病

1、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末梢循环障碍

六、消化性疾病

1、消化性溃疡

七、泌尿系统疾病

1、慢性肾功能不全

2、慢性肾小球肾炎

八、其他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缺血性疾病

康复

1、心脏手术后恢复期

2、病*性心肌炎恢复期

3、颅脑外伤和手术后恢复期

4、肝炎后恢复期

5、老年性记忆减退、失眠、嗜睡

6、其他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缺血性疾病的恢复期

保健

1、50岁以上尚无缺血性疾病者

2、脑力劳动者

3、不能进行室外活动或不愿运动者

消除疲劳

1、运动性疲劳

2、脑力性疲劳

●专家介绍

何开兰

老年病二科主任

学术任职:潍坊市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高血压病专业委员委员、潍坊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会员。

专业特长: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青岛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全国心血管病及老年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数篇,参与两项科研。参加工作近20年来,一直在老年病科从事临床工作,刻苦钻研、认真负责,在多病并存的老年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各种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及治疗。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梗塞后,他做了一次大胆尝试h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