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兰大幼儿园幼儿常见传染病预防贴士
TUhjnbcbe - 2021/5/29 3:19:00

讲卫生戴口罩勤洗手

幼儿常见传染病预防贴士

春末时节,气温变化无常,温差较大,幼儿体质较弱,免疫力不强,给了各种传染病可趁之机。幼儿园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常见的幼儿传染性疾病包括:手足口病、诺如病*、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疱疹性咽峡炎、猩红热、红眼病等。

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手足口病全年可见,从四月开始逐渐进入高发期。

临床表现:

1.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2.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3.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不痛、不痒、不结痂、消退后不留痕迹。特别注意:当患儿出现下列表现时,应警惕为重症患儿,医院就诊:持续高热、头痛、呕吐、精神反应差、嗜睡、抽搐、肢体无力、急性偏瘫、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心率增快、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出冷汗。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2.勤通风,经常晒被褥,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3.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4.即使以前得过手足口病,也有可能感染其他类型的病*,再次发生手足口病;5.如果宝宝有过敏症状,不建议注射手足口病的疫苗。

02

诺如病*

诺如病*原名诺瓦克病*,属于杯状病*科。该病*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所有人群都普遍易感。人体感染诺如病*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因此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同一*株或不同类型的诺如病*。诺如病*感染全年均可发生。

传播途径:

食用或饮用被病*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经带病*的呕吐喷沫传播。

临床表现:

1.感染诺如病*后多在48小时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以呕吐症状更多见;2.也可出现头痛、腹痛、发热、畏寒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3.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居多;4.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病程通常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

特别注意:

治疗诺如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医院接受对症治疗,抗生素不可乱用,病*不怕抗生素且会杀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菌群紊乱会导致腹泻时间延长。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感染和控制诺如病*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2.如果家人感染诺如病*,患病家人应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3.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尤其是食用海鲜等高风险感染诺如病*的食品,应保证彻底煮熟;4.正确处理呕吐物,及时清理消*。处理时要疏散人群,处理人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处理完及时洗手。

03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患儿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临床表现:

1.潜伏期1~3日,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2-3天;2.全身畏寒、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3.常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4.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

特别注意:

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有时流感病*会引起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2.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方法;3.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积极手段;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04

水痘

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初次感染引起,人群普遍易感,1-14岁为高发年龄,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或接触被病*污染的物品被传染。人体感染水痘病*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后发病。

临床表现:

1.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2.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3.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处等;4.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脱痂后不留痕。

特别注意:

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可留下轻度凹痕,水痘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个别患儿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脑炎。

预防措施:

1.不要接触病人。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和细菌病*聚集的地方;2.隔离观察。如果孩子不小心接触过到了病*,应将孩子隔离观察两到三周;3.增强抵抗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4.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

05

麻疹

麻疹属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传播途径:

人群普遍易感,凡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麻疹疫苗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麻疹病*。

临床表现:

1.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皮发肿、流泪、怕光,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斑);2.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3.通常2-3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4.随后皮疹开始消退,脱屑、留下褐色斑痕,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特别注意:

麻疹患儿可并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少数合并心脏损害,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头疼、嗜睡、惊厥等症状,应警惕麻疹脑炎。

预防措施:

1.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出门勤戴口罩,在家勤开窗通风换气;2.打喷嚏、咳嗽时要用手绢捂住口鼻,擦过鼻涕或口水的卫生纸或手帕不可乱丢或借别人用,应及时处理;3.在麻疹流行期间,不要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4.接种麻疹类疫苗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06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它是由腮腺炎病*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过患者和健康带病*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临床表现:

1.大多数患儿急性起病,有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可伴畏寒,咽痛、头痛、肌肉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2.数小时后腮腺肿痛逐渐明显,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3.局部皮肤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轻微触痛,张口、咀嚼时疼痛加剧;4.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腮腺肿胀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

特别注意:

腮腺炎可并发脑膜炎、心肌炎等,少数患儿出现听力损害。

预防措施:

1.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2.家中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4.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

07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传播途径:

以粪口或肠道为主要传播途径,还可通过呼吸道或是虫媒进行传播,若成人身上携带致病病*,通过亲吻、接触孩子,造成传染。

临床表现:

1.多以突发高热开始,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2.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3.咽峡部和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的疱疹,主要出现在软腭,需要压着舌头才能看到;4.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愈后良好。

特别注意:

极少部分重症患儿可出现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膜炎或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大部分患儿不遗留后遗症。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2.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3.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4.患病后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08

猩红热

猩红热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5-15岁为高发年龄。

传播途径:

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临床表现:

1.大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严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畏寒,同时伴咽痛、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2.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3.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类似鸡皮疙瘩,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贫血性皮肤划痕";4.口周苍白圈:表现为面部充血潮红,但是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显得苍白;5.杨梅舌:舌乳头红肿突出,像鲜红的杨梅;6.帕氏线: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

特别注意:

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肺炎、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预防措施:

1.讲究个人卫生,及时剪短清理指甲,衣物应干燥洁净;2.保持双手清洁,咳嗽或打喷嚏时应捂住口鼻,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3.对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应严密观察;4.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5.如出现相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09

红眼病

红眼病主要致病菌有肺炎双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多见于春秋季节。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起病迅速,接触致敏原即可发生,脱离致敏原症状缓解。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了红眼病患者眼睛的脓性分泌物、或者是水性分泌物。一般情况下,这种传染多发生于与红眼病患者共用一条毛巾、手帕等时出现。或是接触了一些存在于人的鼻子或者是鼻窦内的细菌。这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鼻子或者是鼻窦进入身体的眼睛,进而导致眼睛出现结膜炎。

临床表现:

1.表现为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有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2.早期晨起时上下眼睑常被分泌物粘着,无明显视力障碍,瞳孔正常;3.发病时一般不会感到疼痛,眼分泌物较多,并且越靠近眼角部分情况越严重;4.会出现结膜充血、水肿,眼睑皮肤红肿等症状。

特别注意:

春季早晚温差大,孩子很容易着凉,继而引发病*性角膜炎,并且该病会反复发作,因此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或减少复发是关键。

预防措施:

1.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外出回家后,在接触眼睛前,一定要先进行手部的清洁;2.在公共场合,不要与他人公用一条毛巾或者是私人用品,直接用流动的水进行手部以及脸部的清洁即可;3.不与其他人共用眼药水,不建议采取集体滴眼药水的方式进行红眼病的预防;4.已经确诊的红眼病患者,应该进行适当的隔离;5.在红眼病的高发期,要注意公用水龙头、电梯扶手、门把手、电话、玩具等物品的消*;6.少去一些人群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在进入公共泳池准备游泳以前,可以先滴一滴抗菌素或抗病*的眼药水,做好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病记住这几点

1.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勤晒衣服、被褥,个人用品、毛巾、牙刷、餐具应定期消*;3.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遵守传染病期间的防控要求,外出去公共场所时,勤戴口罩;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均衡饮食,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不吃生冷食物,气候多变时,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6.许多传染病初期症状类似感冒,易被忽视。医院就诊,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消*,避免交叉感染;7.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群隔离。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消*擦拭;8.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计划性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疫苗是阻击各种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9.家长在家及时为幼儿做好自查工作。若发现不适,应医院检查治疗。针对各种传染病科学预防是关键,孩子健康是每位家长和老师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为了孩子们的茁长成长保驾护航,积极进行家园配合,做好各项预防工作。

END

编辑|侯佳男

审核|保健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兰大幼儿园幼儿常见传染病预防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