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
患儿,男,10个月,因「发热4天,伴腹胀」入院。体温最高达39.2℃,口服退热药可热退,伴腹胀、阵发性哭闹,无呕吐、排稀便1次,无黏液脓血便。查体见轻度脱水貌,皮肤黏膜稍干燥,颈部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约1.5cm,口唇干,无杨梅舌,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节律规整,未闻及杂音。腹稍膨隆,叩诊鼔音,脐周压痛,未触及肿大肝脾,肠鸣音正常,手足无硬肿潮红,指尖无脱皮,神经及四肢无异常。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18.10mg/L;心肌酶:肌酸激酶25U/L,肌酸激酶同工酶44.9U/L。腹部超声:部分肠壁增厚,盆腔少许积液。大便常规、血气、肝功、生化均未见异常。根据患儿的临床情况,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补液等支持治疗。病情发展变化患儿出现肠梗阻患儿入院第2天(发热第5天),发热未缓解,腹胀加重,出现暗红色水样大便。查立位腹平片考虑不完全肠梗阻。外科会诊后考虑暂无手术指证,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治疗。患儿出现休克、川崎病表现入院第3天(发热第6天)患儿精神较差,呼吸50次/min,心率次/min,血压69/37mmHg。口唇干红,杨梅舌,前胸可见散在红色皮疹,凸出皮面,无抓痕,疹间皮肤正常。咽充血。腹膨隆,叩诊鼔音,肠鸣音减弱,肢端凉。行心脏彩超示心包少量积液、左侧冠状动脉内径3.1mm。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结合患儿发热达5天,同时出现淋巴结肿大,口唇红、杨梅舌,躯干皮疹,考虑为川崎病,同时结合患儿出现低血压、肢端凉等休克表现,考虑发生了川崎休克综合征。即给予丙球联合大剂量阿司匹林抗炎、纠酸、补液、抗休克等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好转给予丙球治疗后,患儿发热缓解、腹胀好转,未出现便血等情况,逐渐出现双眼结膜充血、杨梅舌、指端硬肿、肛周脱屑等典型川崎病的皮肤表现。复查血常规、心肌酶等各项指标均有好转。复查心脏超声左侧冠状动脉内径2.8mm。患儿病情明显好转,阿司匹林改为小剂量口服,嘱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知识点复习
结合这个病例,我们再复习一下川崎病的诊断。川崎病(KD)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综合征,病因不明,与患儿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以发热、双侧非渗出性结膜炎、唇和口腔黏膜发红、四肢末端改变、皮疹和颈部淋巴结大为临床特征。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发热≥5天,且出现以下5条标准中的4条即可确诊:双侧结膜充血(无渗出)
唇、舌、口腔黏膜的改变(充血、干燥、皲裂、杨梅舌)
周围四肢末梢的改变(水肿、红斑、脱皮)
躯干皮肤的多形性红斑
颈部淋巴结肿大(至少一个淋巴结直径≥1.5cm)
心血管并发症是川崎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可有急性心肌炎表现,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内膜炎和心包炎,晚期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川崎病可能导致的非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比如本例患儿出现的不完全肠梗阻和川崎休克综合征。KD休克综合征(KDSS)是可能危及患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可发生于病程的任何时期,多见于4~7天,男性稍多于女性,患儿年龄更大,发热时间更久。很多发生休克的患者,往往病情早期不典型,多数以消化道症状(呕吐、腹痛、腹泻、胃肠道出血)起病,如上述病例中的患儿。针对川崎休克综合征,目前公认的治疗主要为大剂量丙球,联合阿司匹林抗炎,加上血管活性药物纠正低血压。经过正确及时的治疗之后,KDSS患儿一般预后较好。思考对于发热达5天的患儿,一定要进行细致的查体,不放过任何异常体征,以早期诊断严重疾病,及时给予正确治疗,减少患儿痛苦,避免严重后遗症。参考文献
[1]齐颖,武宇辉,杨燕澜,等.16例川崎病休克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4(12):-.DOI:10./cma.j.issn.-..12..
[2]阮瑜,赵晓东.川崎病并发症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9(1):37-40.DOI:10./cma.j.issn.-X..01..
[3]师依洋,杜忠东.川崎病少见非冠状动脉并发症[J].中国临床医生,,(10):1-3,17.DOI:10./j.issn.-..10.01.
[4]单鸣凤,梅小丽,周凯,等.儿童川崎病休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3(9):-.DOI:10./cma.j.issn.-X..09..
[5]*,褚茂平.川崎病休克综合征的诊疗进展[J/OL].心脏杂志,(0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