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的大名,在学龄前宝贝家长们的朋友圈里,那可绝对是响当当的!宝贝们,手、脚、嘴巴里长了好多皮疹、疱疹,痛在宝贝身上,也疼在妈妈心里。
发病人群
随着气温回暖,肠道病*活跃起来,同时进入新学期一个月有余,孩子入托后在集体环境中大大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因而呈现出发病率有所增加的态势。
从目前临床观察来看,发病者以幼托儿童为主,轻症为多,重症病人并未增加。
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分为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
少数患者可能会累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系统,并发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如果孩子,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出现了以下情况,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呼吸、心率增快。
●出冷汗。
主要病原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感染引起,主要通过粪口传染,包括柯萨奇病*(包括A组CoxA,CVA和B组CoxB,CVB),肠道病*71型(EV71)等。
其中,肠道病*71型特别容易引起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
传播途径和传染源
手足口病相关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播。
●经胃肠道传播,即粪-口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在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发病后可从咽部、粪便、疱疹液排出病*,其中粪便中的病*排出的持续时间比较长,能达到3-5周。
手足口病的预防
因为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染,所以家长和老师要督促孩子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同时在校也要分餐饮食,不共用餐具。
记住口诀: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疫苗接种是防控
的重要手段
历年监测数据显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80%以上、死亡病例中90%以上都是EV71感染所致。所以,接种EV71疫苗最大的意义在于预防重症手足口病,避免死亡。
最好的接种时期在流行期前。目前虽然已进入流行初期,对于尚未接种该疫苗的适龄儿童而言,流行初期接种该疫苗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6个月到3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有必要接种,因为重症病例绝大多数发生在这个年龄段。
不要忽视疱疹性咽颊
手足口病还有一位“孪生姐妹”——疱疹性咽颊炎往往容易被忽视,它们都是由肠道病*感染引起的,传播途径和方式相同,而且也会在幼托机构聚集暴发,需要按照传染病来管理。
手足口病的症状:咽峡和口腔部位出现疱疹,手和足也会出现皮疹;
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疱疹仅仅出现在咽峡和口腔黏膜,手足部位则不会出现皮疹。
严重的疱疹性咽颊炎会导致孩子口腔溃烂难以进食,给孩子造成很大痛苦。这段时间,请家长密切观察孩子,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不愿进食,手足部位出现皮疹,需要及时检查口腔是否有疱疹,并及时就诊,临床诊断后需及时隔离,居家休息至痊愈,隔离至发病后两周才能重新返园或返校。
此外,居家隔离时家长要做好居家消*尤为重要。家长需要每天清洁患儿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氟消*剂消*1-2次。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氟消*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