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晓健康与市南区、李沧区教体局携手带来的第二季亲子系列微讲座!本期微讲堂的主题是《儿科大咖的传染病实战经验》。
本期主讲嘉医院本部院区儿科副主任、新生儿科主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5余年,承担市级科研3项。对于儿科常见病如呼吸系统、消化、过敏性疾病等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专业方向为新生儿疾病、婴幼儿营养指导及神经发育、儿童保健。
点击绿色喇叭收听音频资料
全文主要内容
一、手足口病
二、猩红热
三、水痘
四、流行性腮腺炎
五、精彩问答环节
手足口病什么是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或者CoxA16,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疱疹、溃疡为特征性表现。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传播途径人类是唯一宿主。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粪便、尿便污染的物品)
易感性人群对肠道病*普遍易感,成人大多隐性感染,儿童多有症状。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感染期: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分泌物与粪便中就可检出病*,粪便中排出病*的时间可长达3-5周(2-3月)
临床表现:手、足、口及肛周
普通病例表现:1、急性起病
2、一般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3、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并无发烧表现。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4、多在一周内痊愈。
肠道病*引起的手足口病的皮疹,手心见到红色的疱疹,周围有典型的红晕
科萨奇病*引起的手足口病,疱疹密集,常见躯干
手足口病本身是病*引起的疾病,具有自限性,如果症状很轻,孩子发烧后能下降(服药或未服药),饮食基本正常,大小便正常,精神状态正常,大多数7-10天会自己好,不用特别担心。这段时间,多监测孩子的体温,饮食量,大小便情况就可以了,如果有变化,则尽快就医哦。
重症病例:1、持续高热不退,一直在38.5°以上,口服药物和物理降温都没有退烧。
2、精神差、不思饮食、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头疼,高血压。
6、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偏高,CRP指标增高。
7、高血糖,超过8.3mmol/L。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任何一条,提示孩子转为重症手足口病,需要尽快就医。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案例分享:年我曾在手足口病房工作,有一个小孩来的时候就发现精神反应差,半个小时之内就出现了呼吸衰竭,一般3岁以下的孩子病程进展很快。
重症病例有分期:大陆
分期
临床表现
1期(出疹期)
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可见皮疹
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嗜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或无力等,年长儿可诉头疼。实验室检查可出现白细胞升高、血糖升高。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呼吸心跳增快,血压升高,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发凉。
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心肺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节律不规则、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减弱或消失、血压低或休克、频繁抽搐等。
5期(恢复期)
少数遗留后遗症
临床诊疗中,某些患儿就诊时已为2期或3期,此时首诊医师未能甄别出重症病例,将会延误病情的诊疗,造成严重后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手足口病都是从出疹期逐期发展到恢复期的,1期也直接发展至3期!因此,需要家长紧密观察,医生给与综合评判。
辅助检查:了解了手足口病的致病因素及临床表现,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医生给孩子所做的检查了!
血常规:手足口病大多是病*感染,但是该病*容易损坏机体免疫功能,因此在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很容易,也很快就可以继发细菌感染。同时,血象增高(超过15或者17.5)也是评判重症病例的依据之一。病情过程中可能存在复查的情况。
血糖:血糖增高,大于8.3
血气分析:低氧血症
心肌酶或者心肌标志物:心脏受累
胸片:肺水肿或者肺充血
重症病例需要行头颅MR或脑电图、脑脊液检查。
治疗普通病例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如果发烧,可采取物理降温和口服退烧药物,口服抗病*和清热解*的中药。
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重症病例(入院治疗)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甘露醇、呋噻米。
(2)糖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小剂量或短期大剂量使用。
(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4)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给予镇静、镇痛。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6)药物应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利尿药。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预防和消*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在4°C可存活1年。
对70%酒精、乙醚、来苏水、氯仿等消*剂不敏感,但不耐强碱,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伏等能使其灭活。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衣被!
在家中父母应该怎样做?
一、家长和儿童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家庭要保持居室清洁、空气流通和勤晒衣被,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长及看护人员要帮助小朋友做好个人卫生,并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适龄儿童可接种肠道病*71型(EV71)灭活疫苗。
二、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长要提高警惕,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留心观察孩子的手、足、口等部位是否有疱疹,医院进行规范诊治,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若家中有手足口病患儿,要密切留意是否高烧,皮肤是否发冷,精神是否萎靡不振,肢体是否颤抖抽搐,如发现上述症状,医院进行治疗。医院需要戴好口罩,家长医院里面的任何物品。
三、只有轻微症状的宝宝,临床上只需对症处理,比如,有发烧,可以口服退烧药处理,如果进食量少,甚至脱水,医院输液,补充液体治疗;
四、在疱疹性咽峡炎中,宝宝的咽喉很疼,不想吃东西,这个时候,给宝宝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有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白粥、菜粥、肉粥、面条等。可以适当降低食物的温度,千万不要吃太热、辛辣刺激食物,温凉一些的流食或半流质食物可能更好接受。对了,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6个月以上的孩子建议多喝水。
手足口病其实并不可怕,家长惊慌,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注意隔离,避免接触其他孩子,避免传染。
猩红热什么是猩红热?猩红热是在大一点的孩子,一般幼儿园和小学生比较流行的疾病。猩红热是A组链球菌(groupAstreptococcus)感染所致。由于细A组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可侵及人体任何部位,以侵及上呼吸道最常见。细菌本身菌体成分及其产生的*素和蛋白酶,均参与了致病过程,引起了一系列化脓性、中*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链球菌多由呼吸道侵入人体,首先引起咽颊炎和扁桃体炎,在其产生的蛋白酶的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并引起组织坏死。同时菌产生的致热外*素(红疹*素)的作用,可引起全身*血症表现。
临床表现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1.前驱期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2.出疹期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
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
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时,体温逐渐下降,中*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3.恢复期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
检查1.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白细胞计数可达(10~20)×/L,中性粒细胞可达0.8以上,胞浆中可见中*颗粒,有化脓性并发症者更高。出疹后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占5%~10%。
2.病原学检查
咽试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咽拭子涂片可进行快速诊断。
诊断具有猩红热特征性临床表现;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咽试子、脓液培养可获得A组链球菌;有与猩红热或咽峡炎患者接触史等,可诊断该病。需与其他一般急性咽峡炎和麻疹、风疹、药疹等发疹性疾病相鉴别。
治疗1.隔离患者
隔离患者6日以上,直至咽试子培养3次阴性,且无并发症时,可解除隔离。对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2.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吃稀软、清淡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卫生,预防继发感染,年长儿可用生理盐水漱口。
3.抗生素疗法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常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4.对症治疗
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若发生感染中*性休克,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对并发的中耳炎、鼻窦炎、肾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
预防1.猩红热患者应隔离治疗;猩红热流行期间,对可疑猩红热、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均应隔离治疗;对于带菌者可用常规治疗剂量的青霉素治疗,直至培养转阴,以控制传染源。
2.对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应严密观察,检疫7~12日,有条件可做咽试培养,或预防性给予青霉素。
3.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
提示:猩红热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因此可以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肌炎,因此需要在起病后两周注意。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出现眼睑水肿、双下肢水肿、小便的颜色是否是浓茶色、红色提示可能是肾小球肾炎。2-4周内避免孩子过渡劳累,如果孩子出现乏力、懒动、胸闷、憋气,有些孩子叹气样的呼吸,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医院做个心电图,查心肌酶,排除心肌炎。
连载一完收看更多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