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常是全身性疾病在心肌上的炎症性表现,由于心肌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程度的不同,轻者可无临床症状,严重可致猝死,诊断及时并经适当治疗者,可完全治愈,迁延不愈者,可形成慢性心肌炎或导致心肌病。
(一)病因
细菌性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病*如柯萨奇病*,艾柯病*、肝炎病*、流行性出血热病*、流感病*、腺病*等,其他如真菌,原虫等均可致心肌炎。但目前以病*性心肌炎较常见。
致病条件因素①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②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③妊娠:妊娠可以增强病*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感染所致。④其他: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性心肌炎。
(二)症状
青壮年发病较多,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病*性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感染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由于心律失常可致心悸因排血量降低而感无力。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胸闷、胸痛、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严重者心功能不全。常见体征,窦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平行。也可有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界扩大者占1/3-1/2,见于重症心肌炎,因心脏扩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心肌损害严重或心力衰竭者,可闻舒张期奔马律,第一心音减弱,合并心包炎者可闻心包摩擦音。
轻者可完全无症状,通常在急性期血压会升高导致头痛、头昏心慌、胸闷、胸痛等,重者心力衰竭或猝死。表现悬殊。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六个类型:①无症状型:感染后1-4周心电图出现S-T改变,无症状。②心律失常型:表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③心力衰竭型: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④心肌坏死型:临床表现类似心肌梗塞。⑤心脏增大型:心脏扩大,二尖瓣及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⑥高血压型:临床上往往与心肌炎的活动期并行,时间久了得不到控制会出现左室肥大、室间隔肥厚、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等高血压特有的心脏结构的改变。⑦猝死型:无先兆,突然死亡。
(三、)检查
一、心电图: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高,且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起病后心电图由正常可突然变为异常,随感染的消退而消失。主要表现有T波低平或倒置,ST?T改变,R波减低,病理性Q波,约1/3病人可有Ⅰ至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见症状中高血压型。
三、X线检查:由于病变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不同,放射线检查亦有较大差别,大约1/3-1/2心脏扩大,多为轻中度扩大,明显扩大者多伴有心包积液,心影呈球形或烧瓶状,心搏动减弱,局限性心肌炎或病变较轻者,心界可完全正常。
四、血液检查:白血球计数在病*性心肌炎可正常,偏高或降低,血沉大多正常,亦可稍增快,C反应蛋白大多正常,GOT、GPT、LDH、升高,肌酸磷酸激酶增高(CKP)升高,血沉增快。
五、有条件者可做病*分离或抗体测定。
(四)治疗
应卧床休息,以减轻组织损伤,病变加速恢复。伴有心律失常,应卧床休息2-4周,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严重心肌炎伴有心脏扩大者,应休息6个月至一年,直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免疫抑制剂:激素的应用尚有争论,但重症心肌炎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心原性休克心功能不全者均可应用激素,常用强的松,40-60mg/日,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6周一个疗程。必要时亦可用氢化考地松或地塞松,静脉给药。心力衰竭者可用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抗心律失常等。心肌修复用药:辅酶Q10、维生素、能量合剂等。高血压者可规范抗高血压治疗。后遗症期以解除症状治疗为主,加强休息,预防受凉感冒,不做强体力劳动等。(来源:健康中国)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