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医生的故事
看病?还是看病人?
(/09)
第一章看病
6菩提本无树
以下是我接触到的胡大一医生撰写的第一个双心病例和他本人的一段认识进程。
年,患者36岁,因坚持学生应上课学文化,和工*宣队的一些领导发生口角,心情郁闷,不想上班,去校医室开假条,做了份心电图,发现有室性早搏,但毫无自觉症状。医务室根据当时权威的心电图书,发出报告:不正常心电图,室性早搏。患者还被告知室性早搏可能猝死,原因可能是心肌炎。
患医院检查,没有查找到心肌炎的任何证据,医生诊断为“心肌炎后遗症”,解释说:“心肌炎后遗症”是心肌炎恢复后,心肌上留下块疤痕。
从此患者再没上过班,再没上过讲台,到处寻医问药,反复住院、打静脉点滴,5年后卧床不起。
直到年7月,患者的儿子看到了胡大夫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室性早博不等同心脏病》。胡大夫在文章中强调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预后良性,不能仅据此诊断心肌炎,“心肌炎后遗症”更是既无明确定义,也无诊断标准的“莫须有”帽子。
于是,患者写信问胡大夫:他的室性早搏是否为良性?胡大夫看了信中寄来的多年检查资料,除心电图上显示室性早搏外,一切正常,于是回信告诉他,他没有器质性心脏病,20年的时间就是预后良性的最好证据,给他做了详细的解释,鼓励他解除顾虑,逐渐恢复日常活动。
2个月后他回信讲,接信后顾虑全消,精神振奋,逐渐恢复行走,病情大有好转;半年后来信,讲他已完全恢复体力,能给家里挑水了。
l这个病例的启发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胡大夫最初看到患者来信时,直接的想法就是患者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应该向他解释清楚,鼓励他重新享受健康。
第二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随着接触的类似病患越来越多,胡大夫开始意识到这位患者卧床15年是精神心理原因。
第三阶段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
纵观事件的整个过程,a)患者卧床不起是由于心内科的错误诊断(胡大夫讲-年他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经历了CAST,即心律失常抑制试验,这是个引起医学界震惊的试验,从此改变了全世界医学界治疗室性早搏的策略),b)问题的解决是胡大夫从心脏病的角度向患者进行了讲解,c)胡大夫意识到患者伴有(发展成为)精神心理疾患是若干年后的事情了,但是这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并且是成功干预的双心病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