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香港*府又更新旅游经济指数了,发现去香港的人数变多了,但总的收入却反而下降,说是要提高单体消费额。提高消费额,就和国内景区说创业增收一样的,喊喊口号还可以,一旦付诸行动的话,就直接说消费者利益受损了,因为你提供的服务质量没有变化,还要提高消费额,那就很没有意思了。
整体的入境游客,当然分团体和个人,个人就包含很多了,比如商务,探亲,直接的购物或者背包旅行。这类游客,我觉得基本都是固定的消费模式,至少都是有自己的消费习惯,不是说*府的简单倡议,就可以增加普通个人去商店的消费频率的,除非有促销互动,然后却并没有实际的折扣出现。
最简单有效的措施,还是团体游客,只要*府给旅行社补助,就可以直接增加入境游客的数量,在联合旅行社和购物中心,多搞一点活动,把游客限制在商场,简单粗暴的购物场景,很容易达到目的。当然,这样会降低游客的旅游观感,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府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旅游收入而不是推广自己的城市和文化,实际的操作当然会跟着指导思想来,当游客都不喜欢来香港旅游,整体的环境当然会变得更差。
至于说购物,大陆游客是包含自己购买和带亲戚朋友购买两种情况,自己购买的话,要看自己的收入水平,当时的心情和商店的折扣。*府直接让商店降价,当然就能够促进销售啦,可惜办不到,即使是*府补贴,现在来说,也是直接给旅行社的,几乎不可能全部分担到每个消费者,我就觉得没有太大的影响。也只有团体游客,在行程安排上是可控的,这样的话,*府主动加强旅行社和商店之间的合作,就可以直接增加消费人群和消费额。
以前大家喜欢在香港买东西,只是因为香港的商品是正品,而且价格便宜。现在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会直接在国内有销售渠道,电商平台也经常有促销活动,正品在国内也是越来越有保障,也会减少游客在香港购物的欲望,直接在网上下单,邮寄到家。然后汇率的变动,导致在香港的消费,没有以前那么划算了。而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餐饮和住宿会减少游客在香港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选择。至于新闻里面过活的消息,就打消大部分游客前往香港的意愿,人流在今年有很大的减少。
香港吸引人流和提升销售额,还是任重道远。首先是要做好自己的经营环境,提供一个安全的消费场景,然后保证物价的合理水平,这个在寡头垄断的香港是很困难的。目前来说,我觉得只有重新开放自由行,才能刺激整体的经济。让更多的人来香港消费,需要降低到香港的成本,包括交通,餐饮,住宿和签证,其他的*策,目前看不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