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末到年初,香港流行音乐以及电影以盗版光碟的形式,进入内地,并对一批80、90后产生深远影响。盗版的泛滥离不开影碟机的出现。年,世界上第一台VCD视盘机(影碟机)诞生在中国内地,此后,VCD机在内地的销量持续攀高,到年,年销量已增至万台。当然,习惯了在碟厅消费电影的内地观众,完全无法意识到,盗版的泛滥,也在多年后,成为了助推香港电影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也正是得益于盗版的传播,李小龙、张国荣、梅兰芳、周润发、梁朝伟、周星驰、钟楚红、张曼玉、刘嘉玲…...在内地红到发紫,现在的人可能无法想象,香港是如何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发现并培养出了如此多优秀的电影人。
刺猬公社
铁林
没有谁能完全代表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是群像,有侠客,有警匪,有香车美人,也有市井小民。人们记忆里的香港电影是警匪黑帮,是旺角,是维多利亚港,是反复出现的街角城市。
这一切的源头,要追溯到年。
那年,香港出现了第一部在本土拍摄的电影《偷烧鸭》,剧情很简单:又黑又瘦的小偷,盗了一个胖子的烧鸭,被警察抓个正着。这是当时典型的美式喜剧套路。据记载,影片导演梁少坡在拍完《偷烧鸭》后,就迅速北上抵达上海,继续学习电影。
此后的几十年间,香港电影一直缓慢发展,并持续接受来自欧美、日本、上海等地域的影响,在各种文化的交锋之中,香港电影一直在探索自身的定位。一直到年,后半生在内地盖楼无数的邵逸夫从新加坡回到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开始他在香港的电影事业。
从他开始,香港电影,终于进入了疾速迈步的时代。
港味记忆
年,《旺角卡门》。
旺角两居民楼逼仄的巷道中间,小弟乌蝇(张学友饰)对着旺角混混阿杰(刘德华饰)说,我乌蝇宁愿做一日英雄,都不想一辈子做条虫。
年,《无间道》。
香港四方商业大厦楼顶天台,刘建明(刘德华饰演)对着警方卧底陈永仁(梁朝伟饰演)说:我想做一个好人。
大部分时候,港式警匪片属于街道和巷子,人们在巷道中穿梭生活。这里什么都有,但唯独没有人类足够的生存空间,道路狭窄,楼宇密集,庆幸这里没有冬天,厚重与不便不适合这个节奏飞快的城市。
《无间道》要展现开阔的空间,只能选择往上走,这在港片里是极其少见的,导演刘伟强刻意放大了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对比,天台属于一些虚妄的念想,注定无法落地,刘建明永远不可能获得重构身份的机会。
香港的繁华和明亮,体现在无数的购物商场,以及夜晚大片色彩斑斓的灯光里。受过港片影响的游客,注意力往往不在购买,他们追寻着港片里每一个意味深长的地标,只为了寻找到记忆里那个挥之不去的画面。
比如《胭脂扣》(梅艳芳、张国荣主演,年)里的水池巷,《重庆森林》(林青霞、金城武等主演,年)里的重庆大厦,《最佳拍档》(许冠杰等主演,年)里的皇后码头,每一部在本土拍摄的经典电影,都会为香港留下一个时代景观。
第一次去香港的游客可能常常会感到惊讶,在香港,任意走动就可能误打误撞记忆中某部电影的取景地。
“香港是效率很高的一个城市。一天24小时,你什么时候要吃什么东西,随时都可以买得到。因此香港酒店餐厅的生意都很差的。因为只要你走到街上,从最便宜到最贵,不知道为什么都有24小时的。香港就是这样。”《窃听风云》导演庄文强解释什么是独特的“港味”电影,
“香港又是一个那么挤的地方,所有的街道都是很窄的,行人道很窄,人跟人很容易碰撞,人跟人很容易摩擦,很容易对抗。广东话又是很高速度,大家讲话都劈里啪啦好快的。那种节奏感是独有的。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前辈拍出了很优秀的电影,那个电影结合了香港实体的语言,文化的语言,在他的电影语言里,然后形成那一种就叫我称之为‘港味’的东西了。”
年之前,内地居民赴港旅游需要办理繁琐的手续。那个阶段的香港,还未揭开神秘的面纱,内地居民依赖电影,拼凑出了维多利亚港口、中环、尖沙咀的模样。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高速发展的香港电影开始影响东南亚华语圈、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大陆等地。偶尔还会有一些片子冲出亚洲,进*欧美市场。
韩剧《请回答》的第一集,五位主角聚在一起,收看的正是当时流行的枪战类型片《纵横四海》()。“枪战片”是导演吴宇森所长,他被奉为“暴力美学”的大师,最经典的画面自然是在《英雄本色》()里,周润发教堂枪战,四周蹿起白鸽。
吴宇森之后,黑帮英雄片成为电影潮流。这是香港电影的特点,受到市场驱动,商人逐利而行,一部片子的成功,决定了接下来一定会有续集、再续。各类模仿也会在一段时间成功收获票房。直到观众厌倦,倒尽胃口。
因而,香港流行什么,内地的观众就在看什么。香港永远是活在电影里的香港。
武侠复兴
带着香港电影进*欧美的,竟然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武侠片。新派武侠片的开山鼻祖,不得不提及三位大导演:胡金铨、张彻、李翰祥。
张彻出生于年,原名张易杨,祖籍浙江青田,在上海长大。因而,张彻在拍摄电影时,并非完全的“港派”思想,譬如完全模仿好莱坞流行。
“海外千万华人,到现在,除了中年以上的人,犹有‘故国衣冠’之思,年轻一代,根本不知‘故国衣冠’为何物!有之,只是在电影中看到。——海外青年爱看武侠片,我们国产电影,若能把握这一机缘,不但可使海外青年,不忘‘故国衣冠’,而且能借此潜移默化,灌输我国固有忠孝节义道德,于不知不觉中,多知我先民之英勇壮烈事迹,而增强民族信心。”张彻把这一思想应用到了电影拍摄之中,他开创的阳刚武侠浪潮,成为了香港电影崛起的转折点。(《香港电影研究》王海洲著)
譬如他的代表作《独臂刀》(),男主方刚几经磨难,最终习得独臂刀法,在故人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德报怨,战胜了“长臂神魔”。这一人设非常符合人们对传统武林大侠的想象,一身正气,命途多舛,但凭借天资与勤奋,最终克服外在和内在的困难,突破人生瓶颈,凭一己之力,收获至尊武林地位。
有记载称,《独臂刀》成为了香港第一部票房破百万的电影。电影成功,比张彻还兴奋的,可能是本片的老板,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老板邵逸夫。
前文提到,他在年返回香港,开始自己在香港的电影事业,集中火力对抗在香港的另一家电影制片公司“电懋”(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
邵逸夫出生于年,于年辞世。他在家排行老六,还在念中学时,就加入了长兄在上海的电影公司天一,并负责海外发行事宜。后受战争影响,公司业务一度受到重创。待战争结束,邵氏电影业务才重回正轨。
回港后,邵逸夫重金新建邵氏影城,据张彻回忆,当时邵逸夫手上,拿着汇丰银行无限投额支书。正是在邵逸夫手下,邵氏电影以阳刚武侠打入市场,《独臂刀》后,又有了《金燕子》《大醉侠》《龙门客栈》等。辉煌时期,三大新派武侠导演,同时供职于邵氏电影。
与张彻不同,胡金铨(-)出身北京京剧科班“富连成”,将舞台化的武打动作,改良为节奏更快的电影动作,他在年离开邵氏,赴台发展,后来,一部《侠女》让他获得了第二十八届戛纳影展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山中传奇》助他成功拿下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李翰祥则是二进宫。不堪邵氏压迫,李翰祥在年受对手“电懋”撺掇,离开邵氏,前往台湾组建国联(国联影业有限公司)。但因经营不善,又在年向邵氏求和,请求回到香港发展。
重返邵氏后,为了证明自己的商业能力,也为了报答邵逸夫的收留,李翰祥开始主动拍摄风月片与喜剧片。后人对他此举颇不理解,评价也不高,毕竟这是一个曾经获得金马奖最佳故事片导演的能人。后据他本人回忆:“我拍的那些喜剧呀,风月片呀,完全是为了卖钱。”(《香港电影演绎》魏君子著)
在引入电影三级制度以前,香港某一些古装情色电影被统称为“风月片”。女演员接拍需要勇气,导演改弦易帜也并不容易。
比如同时期的台湾导演牟敦芾,受邵逸夫之命接拍“风月片”,其未婚妻——台湾第一美女胡茵梦得知后,毅然悔婚。当然,后来人多认为,这是胡茵梦找出来的“借口”。
李翰祥的状态可能是当时很多电影人都要面对的两难选择。公司青睐于可以迅速挣钱的片子,而导演常常怀揣着野心。以挣钱为目标的公司,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成本让导演们尝试新的电影风格。
邵逸夫的电影江湖从来就不曾太平过。年,邵氏手下重臣邹文怀出走,并带走何冠昌等强将,成立嘉禾公司。何冠昌与后辈的联系紧密,也是著名歌手、演员梅艳芳与*的干爹。
嘉禾与邵氏相比,并未有太多的优势,但好在老板邹文怀眼光*辣,在重金谈下李小龙,先后推出以李小龙为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每一部都屡破票房纪录。最终,嘉禾在70年代成长为,唯一可以与邵氏对抗的电影公司。
老对手“电懋”的消失,则让人颇感意外。年,老板陆运涛在台北乘坐飞机失事,包括陆运涛及其新婚妻子、行*人员等电懋高层在内的57人全部罹难,“电懋”不再是电懋,邵氏还是邵氏。
新浪潮的胜利
当一个东西成为流行时,那它距离过时就已经不远了。
张彻、胡金铨为代表,改良的新武侠电影,在进入80年代后,尽显疲态。艺术创作的魅力就在于此,标准是不恒定的。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香港经济发展迅速,本地市民开始有了新的精神追求。一大批80、90后更为熟悉的电影人也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邵氏以及电懋等老牌电影制作公司,主要拍摄的是“国语”电影,便于电影辐射更广阔的华语圈。但随着香港本土文化的形成以及香港本土意识的觉醒,粤语开始成为主流,“香港人”也成为了电影导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