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日,河南省某县出入境接待大厅,先后来了许多农村老大爷申请办理港澳通行证。民警询问他们去港澳的目的,答复都是买化肥送的免费旅游。
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避免群众掉入购物陷阱,民警主动说服教育,前后劝阻40余人参加免费港澳旅游团。
这件事引起了当地部门出入境的高度警惕。民警通过讲事实举例子告知群众,此类“零团费”港澳旅游团实乃购物团,以免费为噱头,吸引顾客到港澳购物。
得知真实情况后,群众在自愿放弃办理的同时,连声感谢:“是你们认真的工作作风和负责任的态度,才让我们避免上当受骗,那可是我们的血汗钱啊!”
由此来看,化肥“忽悠团”忽悠手段再度升级,农民群众的消费心理仍未改变,就图便宜,这样难免会落入骗子的圈套。买个假冒伪劣肥料损失已经不小了,还要再参加“零团费”港澳旅游被强迫购物再被坑一次,小便宜沾不得,套路太深啊!
这些化肥骗术,千万别中招儿!
一些农民朋友常常抱怨买到了假农资,到头来,钱投进去了不说,庄稼还长不好。年年都有上当的人,骗子的花样也各不相同。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各种有可能上当的情形,希望大家在购买农资时,能避免这样一些陷阱。
1、“游商”坑农
一些不法商贩打着“最高科技产品”的旗号,走村串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售肥料、玉米种子、小麦种子、菜种等。
并利用农业执法机关上班前(或下班后)的时间,三五个人一伙一车,在村里“忽悠”一阵,收钱卖货一会。卖货势头下降,急忙收拾摊子离开。如此“游商”,其实只要农民朋友细心观察,不难看出其中的“猫腻”。
2、“低价”骗农
有一些不法商贩“挂羊头卖狗肉”,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同一个品种,其中有肥料,也有种子。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其实,他们低价销售的农资要么是“短斤少两”,要么是“含量不足”,再或者就可能是“伪劣假冒”。建议农民朋友慎重购买,以免得不偿失。
3、“专家”忽悠
近几年来,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村,经常会来一些“专家”讲课,打着“某某农科院”、“某某研究所”专家的名义,带着农资现场推广、销售。
而他们推介的农资品并不一定能给农民朋友带来好的收益,也有部分“专家”所讲的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权威性。农民朋友在这种场合购买农资时,也需慎重。可以先少量购买,进行试用示范。
4、“赠奖”设套
有一些地方的经销商,把多年积存滞销的肥料、种子,进行“改头换面”,制成非“本品”产品,利用农民“贪便宜”的心理,另外购买一些日用品(如锅、伞、雨披等)。
采取“以赠奖促销”的办法,其实这些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一种手段。农民朋友购买使用后就知道是“上当”。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掏钱一定要谨慎。
5、“托儿”演双簧
近几年来,也有一些不法分子组团“骗钱”,发挥“托儿”的作用现身说事,或现场购买。当有一些农民购买农资后,这个团伙马上组织逃走分赃。
6、“村干部”推销
一些农资厂商利用村干部的威信,在村里推销肥料、种子或农药,其实有些是厂家给了村干部好处,借村干部的影响销售产品。
这些产品质量如果没有保证,等他们赚钱走人了,你再发现问题时,村干部也负责不了。
提醒农民朋友!面对“免费午餐”要警觉,不要贪小便宜。农友购买农资,一定要看是否有正规的营业执照,一定要索要供货发票。同时,希望有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严厉打击不法行为!
文章来源:农资联盟网